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造成的一种急性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多需手术治疗。目前,下颈椎关节交锁的手术复位方式主要有前路切开复位、后路切开复位和前后路联合复位,其中前路切开复位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并发症少及颈椎矢状位平衡保持好等优点,被更多地运用于临床,然而前路切开复位也存在术中复位困难、术后易融合失败等问题,一直被临床医师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前路复位及固定方法的不断改进,该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缺少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系统总结。为此,本研究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为前路切开复位在下颈椎关节交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椎失稳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多,但存在样本量较少、混杂因素较多等问题,各项研究对同一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文章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颈椎失稳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颈椎失稳有关的文献,以患者结局是否发生颈椎失稳为分组标准,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及患者基本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相关危险因素,使用Stata 14.0软件对结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6项观察性研究,7项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9项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等及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椎失稳总体发生率为43.08%。(2)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0.60,95%CI:0.44-0.82,P=0.002)、发病年龄(SMD=-0.52,95%CI:-0.86至-0.18,P=0.003)、病程(SMD=0.58,95%CI:0.14-1.02,P=0.01)、体质量指数(OR=0.74,95%CI:0.63-0.88,P=0.001)、类风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三种腰椎椎板切除回植术(laminectomy replantation,LMRP)的生物力学特性,为LMRP的选择提供相关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提取一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全腰椎CT图像数据,建立L1~L5的有限元模型,得到正常全腰椎模型M0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参照临床手术方法,以L3椎体为手术节段,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及韧带离断情况建立不同的LMRP模型,包括揭盖式LMRP模型M1;头侧翻转式LMRP模型M2a、尾侧翻转式LMRP模型M2b;保留棘间、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旋转式LMRP模型M3。对各模型L5椎体下表面进行固定约束,在L1椎体上表面施加垂直向下的压力载荷500N,同时在该表面施加10N·m力矩载荷,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六种工作状态加载,分析各模型在6种运动状态下各节段腰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各部位最大等效应力。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比较,模型M0中L1~L5各节段ROM及总ROM与既往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有效。前屈状态下M1~M3模型相较于M0,L1~L5整体ROM增大百分比依次为M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