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Onyx胶介入治疗AVM患者25例,总结其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评价Onyx胶应用于AVM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总结其技术要点。结果:25例完全栓塞者13例,80%以上栓塞4例,50%-80%以上栓塞8例。术中1例微导丝刺破血管出血,术后1例单侧肢体偏瘫,均经治疗后逐渐恢复。随访6-12个月,未发现畸形血管团再通。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AVM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良好的疗效;在应用过程中应熟练掌握其性能、适应证和栓塞技巧,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的时间选择做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用局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DAI患者1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结果并判定疗效。结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率(6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效果与开始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以12 h为分界值,入院12 h以内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伤残及死亡概率。12 h以后的治疗,预后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效,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以颅脑损伤为主复合伤预后。方法 运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本文672例以颅脑外伤为主的复合伤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损伤严重度评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但不完全成正比;格拉斯哥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也不完全成反比;若颅脑损伤严重(格拉斯哥昏迷值较低),而其他器官损伤较轻微,损伤严重度评分值不高,死亡率也较高;而颅脑损伤轻微(格拉斯哥昏迷值较高),其他器官损伤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值较高,死亡率也不会较高。结论 单用损伤产重度评分法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判断损伤程度和评估预后都有局限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加全面、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对比,并对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10、20d时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并给予外科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外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不明显,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采用高压氧并提供相应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邝业兴 《广州医药》1998,29(6):50-51
本文报告我院近几年收治的37例60岁以上嵌顿性腹外疝,并将有关临床诊疗问题作一些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7岁。腹股沟斜疝28例,股疝9例,发生在右侧25例,左侧12例。嵌顿时间:3小时以内4例,3~12小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治;方法 分析本文中56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术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有些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的外伤史不明显和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本组56例中无明显外伤史19例(34%),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及神经病理征阳性;而治疗上选择术后留置引流管47例(84%),不留置引流管9例(16%);引出血性液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比静脉血正常值高出300-3000倍;结论 在临床诊断上有怀疑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作CT检查以排除或确诊该病;治疗上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应因人而定,各有利弊,彻底清除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治疗该病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CH)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术治疗者设作对照组(52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者设作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炎性指标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等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H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可有效提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2011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胃应激出血分为并发组36例和未并发组8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180 mm Hg和舒张压≥110 mm Hg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部位、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失所占比例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8分、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30 ml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GCS评分低、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容易并发胃应激出血。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探讨本文4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和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结果本文4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的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梗死病灶位于基底节区37例(88.1%),腔隙性梗死27例(64.3%)。结论此病是外伤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好发于基底节区,以腔隙性梗死居多,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管损伤所导致血栓、痉挛、狭窄而引起缺血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