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泰勒宁、芬太尼或氯诺昔康辅助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全麻下人工流产孕妇 4 0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芬太尼组 (F)、泰勒宁组 (T)和氯诺昔康组 (L)四组 ,每组 10 0例。C组不给任何辅助性镇痛药、T组术前 1h口服泰勒宁 1片、L组先静注 0 14mg/kg的氯诺昔康、F组将 1μg/kg的芬大尼加入异丙酚中。各组均按 2 2mg/kg的异丙酚剂量于 6 0s内静脉注射完毕 ,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行人流操作。观察SBP、DBP、HR、R及SpO2 ;术毕记录不适反应。结果 四组受术者在异丙酚麻醉后 2min ,SBP、DBP、R、SpO2 与麻醉前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HR则无明显变化 ;术毕诉注射部位疼痛和下腹痛 (宫缩痛 )者 ,T、F、L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但其VAS评分均为 3~ 6 ,属轻、中度疼痛。结论 泰勒宁、氯诺昔康、芬太尼辅肋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时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术毕宫缩痛发生率低、清醒程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我们在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进行癌痛治疗中发生两例痛觉倒错的现象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49岁 ,肺癌晚期出现右胸及肩背部疼痛。开始口服去痛片和吗啡缓释片 ,3周后镇痛效果差 ,决定试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试验剂量为吗啡 1mg只能轻度缓解 ,改2mg后 ,疼痛缓解 75 %。 3天后又出现疼痛并持续 15小时 ,于是给病人植入一个硬膜外腔注药系统 ,并改为吗啡 3mg ,每天 2次。 10天后由于不能完全止痛 ,即增加给药次数和剂量 ,1个月后吗啡剂量增加到每天 2 5mg。第 2个月时疼痛更加剧烈 ,行CT检查证实局部病变明显增大 ,但没有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另2组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在造模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3 μg/kg,生理盐水组在同时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前、术后鞘内给药前和鞘内给药后2,7,14 d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并在术后第2,7,14天鞘内注射药物后,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大鼠,取其L4-6脊髓,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给药后各时点右美托咪定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均明显升高(P < 0.05);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表达明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且在给药14 d时达到最低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程度也较生理盐水组轻微,在给药14 d时神经元形态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引起的痛敏,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的表达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邓海洪  肖晓山 《广东医学》2008,29(4):634-635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剂量罗库溴铵不同时间插管的效果。 方法 选择全麻下手术ASAI~II级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大组,6小组,每小组22例。I组给予罗库溴铵0.3 mg/kg,II组0.6 mg/kg,III组0.9 mg/kg。麻醉诱导时根据分组的剂量注入罗库溴铵,每大组的单号患者给予罗库溴铵后1 min行气管插管操作,双号的患者给予罗库溴铵后2 min行气管插管操作。按级评定气管插管条件,并观察麻醉前、注入罗库溴铵后到气管插管前的血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详细记录给药后有无支气管痉挛、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及术前气道评估分级等基本情况无差异。三组患者给药后未观察到支气管痉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患者麻醉前、注入罗库溴铵到气管插管前的血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显著意义。I组1 min时仅有2例获良好级气管插管条件,12例为一般,8例不能插管,等到2~4 min时才可完成插管;I组2 min时有10例获优良级气管插管条件,9例为一般,3例不能插管,等到3~4 min时才可完成插管;II,III组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插管条件。结论 罗库溴铵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肌松药,给予0.6~0.9 mg/kg剂量后,1~2 min时可获得较满意的插管条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肌肉松弛药。 [关键词] 罗库溴铵 气管插管 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在胃肠镜检查治疗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异丙酚静脉全麻下行胃肠镜检查、镜下微波或高频治疗,是实现无痛苦系列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5760例,男3179例,女2581例,年龄18~81岁,>60岁者1956例,<40岁者2187例。因失眠长期服用安眠药者1743例,受检前血压控制不佳者2042例,  相似文献   
7.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后2组结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啶组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大鼠给药后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与热缩足潜伏期显著性升高(P〈0.05),脊髓背角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在给药14 d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全麻方法纳屈酮快速脱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全麻辅助下快速阿片脱毒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78),采用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麻醉;B组(n=82)采用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曲马多麻醉.两组病例均在麻醉后静脉注射纳络酮0.03 mg/kg,15 min后给予鼻饲纳屈酮0.6 mg/kg.整个麻醉过程及麻醉后24,48,72 h,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戒断症状评定.结果氯胺酮组,曲马多组,整个麻醉过程及麻醉后24 h后曲马多组的所有戒断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氯胺酮组的渴求、睡眠障碍、恶心呕吐、骨骼肌疼痛及厌食等戒断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明显降低,且与曲马多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流泪、焦虑(烦躁)及腹泻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明显高于曲马多组;48 h后两组患者所有戒断症状基本消失,顺利过度到纳屈酮维持治疗,3 d后出院.结论异丙酚静脉全麻下复合氯胺酮或曲马多行纳屈酮快速阿片脱毒安全有效,以复合曲马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全麻方法纳屈酮快速脱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全麻辅助下快速阿片脱毒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78),采用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麻醉;B组(n=82)采用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曲马多麻醉。两组病例均在麻醉后静脉注射纳络酮0.03mg/kg,15min后给予鼻饲纳屈酮0.6mg/kg。整个麻醉过程及麻醉后24,48,72h,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戒断症状评定。结果 氯胺酮组,曲马多组,整个麻醉过程及麻醉后24h后曲马多组的所有戒断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氯胺酮组的渴求、睡眠障碍、恶心呕吐、骨骼肌疼痛及厌食等戒断症状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明显降低,且与曲马多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流泪、焦虑(烦躁)及腹泻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明显高于曲马多组;48h后两组患者所有戒断症状基本消失,顺利过度到纳屈酮维持治疗,3d后出院。结论 异丙酚静脉全麻下复合氯胺酮或曲马多行纳屈酮快速阿片脱毒安全有效,以复合曲马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0引言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方法较多,有针灸、推拿、封闭、穴位注射、热敷、腊疗、拨火罐、膏药外敷、中西药物内服、小针刀、电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而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是疼痛的缓解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恢复快。本院采用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探讨其疗效。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8-08/2002-12本院疼痛专科门诊诊治患者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55~68岁,初诊肩周炎确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8。肩关节活动范围:肩前屈120°以下,外展60°以内,摸脊仅达第1腰椎棘突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