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在数字随机性原则下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治疗的180例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将另外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100例患儿作为参照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影响要素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中呕吐16例、恶心20例,(45.00%),腹痛8例、腹泻5例,(16.25%),肝脾肿大7例(8.75%)、急性肝炎4例(5.00%)、急性胆囊炎3例(3.75%)、急性胰腺炎6例(7.50%),症状总发生率86.25%;且观察组患儿发热人数36例,明显多于参照组,病程(13.2±1.2)d、总热程(7.4±1.5)d、使用抗生素的起始时间为(5.3±1.3)d均长于参照组,临床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影响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热、热程和使用抗生素的起始时间等。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7岁,主因间断性腹痛5d,加重伴呕吐1d入院。患儿于5d前出现腹痛,位于中上腹部,阵发性,初为钝痛,后为绞痛,发病后在当地卫生院就诊,以"胃痛、胃痉挛"给予输液治疗。患儿疼痛稍有缓解,今晚患儿疼痛加重,伴有呕吐,故急  相似文献   
3.
赵方超 《现代保健》2012,(13):133-133
喘憋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 岁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09 年11 月-2010 年11 月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136 例,临床观察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建立复发转移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AUC为0.867,截断值为0.664。验证组的AUC为0.83,验证组的预测表现与建模组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9例NSCLC患者病例为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2018年9月-2019年3月的84例NSCLC患者病例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脉管侵犯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P预测=-1.29+0.141X1+0.763X2+0.7442X3+0.1325X4,X1:肿瘤部位(1=中央型,2=周围型)、X2:分化程度(1=低分化,2=中分化,3=高分化)、X3:胸膜侵犯(1=有,0=无)、X4:脉管侵犯(1=有,0=无)。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23,截断值为0.678,敏感性为71.3%,特异性为29.1%,曲线下面积为0.80。将验证组患者各因素带入预测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8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2.45,P=0.96。模型拟合优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进行及时有效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方超 《现代保健》2012,(30):164-164
1病例介绍患儿,女,9岁,主因发热、咳嗽5d,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患儿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伴有咳嗽、咳痰,无喘息。在当地按"感冒"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好转。入院前2d患儿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差,口角向右侧歪斜,且逐渐加重。故急来笔者所在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模型并检验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患者为造模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可能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同时,连续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47例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SUV值、CT下淋巴结征象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P预测=-0.754-1.347X1-1.361X2+1.282X3+3.380X4+1.912X5,X1:肿瘤位置(1=上段,2=中段,3=下段)、X2:分化程度(1=低分化,2=中分化,3=高分化)、X3:浸润深度(1=T1,2=T2,3=T3,4=T4)、X4:淋巴结SUV值(1=SUVmax≥2.5,2=SUVmax<2.5)、X5:CT下淋巴结征象(1=阴性,2=阳性)。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710,截断值为0.662,敏感性为70.9%,特异性为99.1%,曲线下面积为0.918。将验证组患者各因素带入预测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7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52,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影响胸段食管癌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进行及时有效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喘憋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136例,临床观察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介绍患儿,女,9岁,主因发热、咳嗽5d,左侧肢体无力2d,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患儿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伴有咳嗽、咳痰,无喘息。在当地按"感冒"给予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好转。入院前2d患儿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差,口角向右侧歪斜,且逐渐加重。故急来笔者所在医院。查体: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倍增时间(TD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NSCLC手术切除的患者247例, 收集患者术前2次及以上胸部薄层CT扫描图像。使用Schwartz公式计算肺癌的TDT,探究TDT的长短与其病理生长特点、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方法绘制TDT与总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 TDT<400?d组中肿瘤直径>3?cm、 低分化和实性密度肿瘤患者的比例高于TDT≥400?d组(P?<0.05);TDT≥400?d组中女性、无吸烟史和腺癌患者的比例高于TDT<400?d组(P?<0.05);两组的年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T≥400?d组的OS和RFS优于TDT<400?d组(P?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