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7例严重感染新生儿及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结果: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43.17±19.36)pg/m l,较正常对照组新生儿(30.75±6.39)pg/m l增高(P<0.05);IL-1含量(30.55±7.17)pg/m l,较正常对照组含量(7.16±1.39)pg/m l明显增高(P<0.005);IL-10的含量(9.15±3.74)pg/m l较正常对照组(5.03±1.24)pg/m l明显增高(P<0.01)。结论: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增高。说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与细胞因子释放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前降钙素对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4例重症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另择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者34例为对照组,均接受C-反应蛋白、血常规、体温、降钙素原测定,并立足于血清降钙素原角度,对观察组行分级处理,主要涵盖4级(一是≥10.0μg·L-1,二是<0.05μg·L-1,三是≥2.0-10.0μg·L-1,四是≥0.5-2.0μg·L-1),详细分析各组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观察病死及呼吸机使用状况。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体温对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肺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应用次数、住院时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在肺炎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mg/(kg·d),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10mg/(kg·d)。两组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71%,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显效率60.60%,总有效率78.7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54及其受体CD11 b/CD18在小鼠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8-20 g普通健康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HPAIV)和对照组,应用荧光标记的抗小鼠CD54CD11 b、CD18单抗,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对不同时相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CD11 b、CD18、CD54的表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11 b、CD18、CD54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和/或平均荧光强度(MFI)与对照组比较普遍上调:(P<0.05或P<0.01)。结论AMS在HAIV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F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易感基因筛选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取本院门诊随诊的60例哮喘患儿设为哮喘组,6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于清晨空腹留取外周静脉血2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克隆、基因测序方法分析IL-17F基因序列rs763780(H161R)基因多态性。结果IL-17F基因序列rs763780(H161R)基因型在两组内均未检测到突变型CC,rs763780(H161R)基因型(TC/TT)在两组间内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χ2=5.71,P<0.05)。TC基因型OR和95%可信区间(CI)为2.09(1.12-3.90),TT基因型OR和95%CI为0.76(0.60-0.95)。结论IL-17F基因多态性rs763780(H161R)基因型分布(TC/TT)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其多态性可能与哮喘相关,两组内均未发现基因型CC在,基因型TC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ne 10,PTEN)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及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新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设定30例哮喘患儿(临床缓解期)为哮喘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制备血涂片后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其PTEN基因第5、第8外显子(exon 5,exon 8)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同时进行外周血EOS计数。计量资料采用χ2 test,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3%(25/30)哮喘组儿童有PTEN基因第8内含子(intron 8)突变,对照组无基因突变。外周血EOS计数在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发生基因突变的哮喘患儿外周血EOS计数高于无突变的哮喘患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哮喘儿童绝大部分存在PTEN基因第8内含子突变,其与EOS的数量相关,PTE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EOS的活化和趋化在哮喘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时机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42例R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时机不同,将术前病程<10 d者纳入早期组(n=22),术前病程≥10 d者纳入晚期组(n=20),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早期组患儿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影像检查好转时间分别为(12.4±2.5)d、(14.5±1.8)d、(13.1±2.2)d,均明显短于晚期组的(14.5±2.6)d、(16.2±2.1)d、(15.4±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CT提示早期组患儿完全吸收率为59.09%,明显高于晚期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可促进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的好转,改善患儿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胶原和壳聚糖制备复合膜,检验其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止血原因.材料与方法以酸解法从牛腱中提取胶原,用甲壳素制得壳聚糖,以胶原和壳聚糖制成复合膜,通过动物实验测不同配比的复合膜对出血创面的止血时间,并与其它止血材料做对比.结果各种配比的复合膜的止血效果均比明胶等一般止血材料好.结论胶原/壳聚糖复合膜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望在外科手术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65例剖宫产手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并发症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5例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出现并发症23例(1.68%),其中膀胱损伤4例(0.29%),肠管损伤2例(0.15%),输卵管断裂8例(0.59%),输卵管系膜撕裂9例(0.66%)。结论剖宫产术后经腹行输卵管结扎术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做到细、轻、稳、准,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