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效果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解决问题因子与求助因子呈显著性睚相关(P<0.05),而与自责因子显著性负相关(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解决问题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呈显著性相关(P<0.05);求助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相关无显著性(P>0.05);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0.1).结论:解决问题为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第一策略,其次为求助,较少采用自责的应付方式;护士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由成熟到不成熟的关系序列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选用的应付方式成熟与否,与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3日,“7·23”甬温线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卫生厅当晚组织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要求专家组重点对此次事故中的伤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家组从灾后第二天开始,历时14 d,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笔者就此次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经验总结,期望为将来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心理危机干预经历了从主要由志愿者从事的民间运动发展到一门专业化的分支学科的过程,逐渐发展为人类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步骤、评估及其适用的范围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探讨生活质量、压力反应和压力源对普通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和杭州两个重点城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居民通过测评终端机及网络测评相结合的形式收集数据,最终回收有效数据共计703份,测评内容包括居民生活质量、压力、压力源以及心理健康。数据回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了差异检验及相关分析。首先,将所有被试者根据年龄分为5组,分别为18~25岁,26~35岁,36~50岁,51~64岁及65岁及以上5组,并对这5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差异具体表现在26—35岁与51~64岁这两组人员。而后对压力、压力源、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生活质量和压力反应以及压力源对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生活质量和压力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了解紧张和学会如何控制紧张都需要时间,人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观察、分析和改变紧张状况,促使其转化为不紧张的平衡状态。然而紧张大都是在我们了解和学会控制它之前就发生了。由于紧张导致人们适应困难和精疲力竭,就产生了对简单有效的松弛方法的需求,幸运的是,这种简单易行,又能有效应付紧张的方法确实存在,即神经肌肉放松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感量表及2个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2751名正常成年人群进行测试。结果相比与心理内控倾向者,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结论不同的心理控制感倾向对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查量表SCL-90、SDS、SAS、STAI、CPI以及自编的学生心理卫生调查表(WMHI),对农村、城市不同类型的学校,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共48321人中抽取了七所学校内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女性较男性严重,农村较城市严重,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初中13.76%,高中18.79%,大学25.39%,非重点学校和大学生的抑郁分明显高于重点中学和中学生。经研究表明,有25.38%的学生有因考试而引起的严重心理卫生问题。在高中女生中有16.56%的被试在考试期间出现各种性质不同的月经问题。本研究发现,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考试焦虑、紧张症状、厌学倾向、父母关系、师生关系、父母期望、早恋倾向、异性爱慕、性认识共九大类,并和人格密切相关。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学生心理保健操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缓解沉重的紧张症状,具有改善学生心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编制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方法经文献复习、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确定了60个条目组成的条目池,在93名社区老年人和59名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测试,并进行项目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然后在200名社区老年人和68名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量表最终纳入30个条目,所有条目在病例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社区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8,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68(P<0.05),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的相关系数为0.71(P<0.05),探索性因素分析揭示了量表单维的因素结构。在量表分数取临界值14时,灵敏度为91.20%,特异度为93.00%。结论本次研究编制的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
ANSIE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 ,社会支持、应对策略、控制感以及个性特征等中介因素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 3] 。“心理控制源”这个概念来自J .B .Rot ter[4 ] 的社会学习理论 ,它是指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积极主动地应付困难处境而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一种内心状态。有研究认为 ,内在控制源者认为事情的结果是与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关的 ,而外在控制源者则认为结局不是由个人所控制的。因此 ,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应付应激性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的水平也就较差[3] 。在成年人心理控制感的研究中 ,Nowicki -St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