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ⅢA期肺鳞癌和腺癌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白介素17(IL-17)、Foxp3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与Foxp3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辅助性17(Th17)与Foxp3+调节性T(Foxp3+Treg)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术前未行化疗或放疗的汉族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L-17和Foxp3表达。结果 IL-17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53例(85.5%),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5例(56.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IL-1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9,P=0.009)。Foxp3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48例(77.4%),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4例(54.8%),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oxp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肺癌组织中IL-17表达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10)。IL-1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6,P=0.002);Foxp3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9,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L-17阳性表达(P=0.046,OR=2.359)及Foxp3阳性表达(P=0.003,OR=3.180)是影响肺鳞癌和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类型(P=0.162,OR=1.518)及年龄(P=0.292,OR=1.019)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Th17细胞特异性分泌IL-17,Treg细胞最可靠的特征性标记是Foxp3,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17和Foxp3较自身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高,癌组织中IL-17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IL-17和Foxp3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17及Foxp3是影响肺鳞癌和腺癌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提示Th17和Foxp3+Treg细胞与肺鳞癌、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张晓洁  王莹  贾慧民  李娜 《海南医学》2014,(24):3723-372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以原发性肺癌为例,从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规范诊疗过程、效率指标、工作量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率”、“术前、术后、出院前健康教育执行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台手术输血量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均次住院费用、均次西药费用皆有所下降;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实施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地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在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恶性肿瘤急诊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本文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确诊恶性肿瘤并能够随访的患者365例,就恶性肿瘤急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4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是贯穿于  相似文献   
5.
刘新亚  刘翔  王莹  贾慧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54-156,16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46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11.0±2.0)d]、手术率(67%)、放疗率(76.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5±2.5)d,30%,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21.16、37.47、9.93、14.37、13.90、12.26、19.81、12.76,均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现状的描述,探讨单病种协作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学科联合的学术和专业优势,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常见原因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疾病治疗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的184例患者的常见原因进行总结,对比实施PDCA模式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满意度等指标,并运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评估PDCA循环模式前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常见原因。结果实施PDCA前,再手术量排于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普通外科、脑外科和妇产科,再手术常见原因主要为伤口开裂、出血过多、VSD调整和病理与术中冰冻不一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发生再手术量排于前三位的是普通外科、脑外科和泌尿外科,再手术常见原因为出血过多、伤口开裂、VSD调整和钢板断裂。PDCA实施前生活质量评分为(73±14)分,PDCA实施后评分为(75±13)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满意率方面,PDCA实施前为51%,PDCA实施后为6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面,PDCA实施前发生人数为37例,PDCA实施后为12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控制手术常见原因,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运用PDCA循环这一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中问题的成因、实施、检查和总结进行分析,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刀刺伤伴脾破裂胸片不伴有血气胸征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腹联合伤并脾破裂胸片无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腹部锐器伤由于特殊受伤过程及生理解剖原因,导致延迟性血气胸发生,就诊时胸片可无血气胸征象;采用经胸部入路手术救治胸腹联合伤脾破裂时间短于采用腹部入路手术时间。结论采用经胸部入路手术救治胸腹联合伤脾破裂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3年临床用血总量、人均用血量、手术量与用血量情况,通过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临床用血量。结果 4年来血浆使用总量与人均使用量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悬液使用总量与人均使用量也呈明显下降趋势,2013年人均血浆使用量与人均悬液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往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医院手术量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2013年医院每台手术平均用血浆量、悬液量均明显低于往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我院临床用血日趋规范,不断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贾慧民  李娜  张晓洁  王莹 《海南医学》2014,(21):3251-3253
目的了解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和发生原因,探讨加强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措施,达到有效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目的。方法对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13年1月至12月70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中胸外科、妇外四科、骨与软组织科三个科室最高,分别为14.29%、11.43%、11.43%。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率为0.49%,最高的为神经外科,占2.98%;其次为泌尿科和骨与软组织科,分别为2.03%和1.94%,均远高于医院0.49%的水平。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切口裂开清创缝合、术后出血、术后瘘的问题,分别占27.14%、25.71%和14.29%。结论医院应继续加强对重点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的监管,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