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鼠板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防脱落性、防鼠通过性和使用方便性。为了验证剪合式防鼠板性能,选取现正在使用的侧板型防鼠板和扣门型防鼠板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剪合式防鼠板挂置在缆绳上不脱落,具有抗风性,不受潮水涨落影响;放置在缆绳上中孔封闭,鼠类不能通过,防鼠效果好;使用比较方便,受风速影响较小,在倒缆上放置优势明显。侧板型防鼠板抗风性差,抗风速增大脱落率增加,不受涨潮影响,在落潮时脱落1次;放置时中孔开放,鼠类易通过;风速小时放置和收起方便性优于剪合式防鼠板和扣门型防鼠板,随风速增大优势逐渐变为劣势,在倒缆上放置严重受到限制。扣门型防鼠板挂置在缆绳上不脱落,具有抗风性,不受潮水涨落影响;放置在缆绳上中孔封闭,鼠类不能通过,防鼠效果好;使用比较方便,受风速影响,在倒缆上放置严重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际航行船舶媒介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海运业的蓬勃发展,媒介生物以国际航行船舶、集装箱、货物等为载体侵入我国,对我国人民和动物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为了保障我国的卫生安全和经济安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履行即将实施的新《国际卫生条例》,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际航行船舶媒介生物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框架包括4部分:媒介生物信息模块、国际航行船舶媒介生物监测模块、媒介生物风险评估模块和国际航行船舶媒介生物风险预测管理模块。实现这一系统,我们必须: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长期坚持媒介生物监测工作、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加大财力投入和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报道了天津口岸地区1995年1-5月份2563名入出境及饮食从业人员HBsAg检出结果,并从年龄、性别、职业.血型四方面HBsAg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研究HBsAg阳性在人群中分布规律及加强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害生物防治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有害生物防治业概述有害生物(Pe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如人们常说的“四害”等,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相似文献   
5.
国际航行船舶应用的数种防鼠板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介绍研制的一种新型防鼠板--剪合式防鼠板,符合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指南SHIP STORES CATALOGUE有关防鼠板的规定直径600mm,能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绳;设计合理,能够依靠自身重力自动锁紧缆绳;挂置在缆绳上中孔处于封闭状态,防止鼠类从中孔穿过;坚固耐用,通过剪合式防鼠板外缘5mm宽度模压的一圈凹凸槽和主体墙8根140×5×0.5mm的加强条幅增强其整体强度;试验验证鼠类不能借助剪合式外缘凹凸槽和加强条幅而攀越防鼠板.剪合式防鼠板适合在船舶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6日晚19∶00,诺如病毒染疫船舶百慕大籍“钻石公主号”邮轮抵达天津港锚地。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启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本着“最大限度保证旅客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的原则,科学决策、灵活应对,对船舶、旅客、染疫人、行李、食品、垃圾及其他可疑污染物采取了传染病排查、隔离、留验、卫生监督、采样检验、卫生处理等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妥善处理了这起公共卫生事件,达到了防止传染病传入和扩散的目的,履行了检疫职责。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提示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完成检验检疫任务,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了解天津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434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平均为27.3%(12/44),已鉴定确认的蚊种6种。输入性蝇类阳性率平均为71.2%(309/434),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2种。输入性蜚蠊阳性率平均为10.1%(44/434),已鉴定确认的蜚蠊2种。输入性鼠类阳性率平均为0.5%(2/434),已鉴定确认的鼠种2种。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严重,具有阳性率高,种类多,风险大等特点,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检疫网络系统的数据和资源,提高卫生检疫监管决策者的决策、预警预测能力。〔方法〕利用具有灵活查询、动态分析功能的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建立基于完善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果〕系统建立了包括总体评述、地理信息、预警信息、热点追踪、管理预测、综合分析、质量监控、相关信息等8大功能模块。〔结论〕系统的建立改变了原来数据分散、手工统计分析的问题,增加了趋势分析和预警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决策者的分析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及时收集出入境船舶的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口岸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监管。[方法]建立一个多部门共享的口岸船情管理网络平台,实现船舶检验检疫网上申报、管理与预警。[结果]实现了船舶档案管理、船舶出入境申报管理、船舶预确报申报管理、船舶动态管理的信息化和口岸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对船舶的有效预警和诚信管理。[结论]该系统提高了口岸各单位获取船舶相关信息的效率,提高了监管水平,降低了船舶代理及相关单位的通关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荧光偏振试验(FP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ELISA试验(i ELISA)、竞争ELISA试验(c ELISA)等6种血清学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应用FPA、RBT、SAT、CFT、i ELISA、c ELISA对采集的321份牛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以c ELISA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别统计FPA、RBT、SAT、CFT、i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321份样本中有26份为阳性,295份为阴性。FPA、RBT、SAT、CFT、i 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6.15%(25/26)、65.38%(17/26)、65.38%(17/26)、38.46%(10/26)、80.77%(21/26);特异性分别为100.00%(295/295)、100.00%(295/295)、99.66%(294/295)、100.00%(295/295)、100.00%(295/295)。FPA、RBT、SAT、i ELISA、c ELISA 5种方法间经两两比较,其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CFT检测灵敏度明显低于i ELISA、FPA、c ELISA(P0.05)。结论 F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FPA可用于布鲁氏菌病抗体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