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腿骨折在创伤中比较常见,而急诊术中切口因张力过大无法直接缝合和手术后肢体肿胀导致间室压增高的问题始终存在。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有限切开复位胫骨带锁髓内钉或加腓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减张缝合法治疗胫骨或胫腓骨双骨折14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老年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小切口微创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便于老年患者假体置换后早期康复。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后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资料,均行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随访≥6个月。置换后复查X射线示假体位置良好;1例出现脱位,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下肢不等长,不影响行走。置换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5.7。置换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说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点,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老年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小切口微创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便于老年患者假体置换后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后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创伤后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患者资料,均行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 结果与结论:25例患者随访≥6个月。置换后复查X射线示假体位置良好;1例出现脱位,处理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下肢不等长,不影响行走。置换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5.7。置换后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情况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说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点,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A组于术前15 min予1 g氨甲环酸静滴;B组于术中将2 g氨甲环酸注入500 ml生理盐水中,分别以250 ml脉冲冲洗髋臼和股骨髓腔;C组联合使用A组及B组的方法。检测术后总失血量、Hb最大下降值,术后72 h的Hb、APTT、D-二聚体等指标,观察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后总失血量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A、B、C组术后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31.38±2.24)g/L、(37.51±4.21)g/L、(28.68±3.65)g/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72 h H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氨甲环酸静滴联合局部冲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最大下降值,且不会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中,男2例,女23例;单膝20例,双膝5例,共30膝;平均年龄50.1岁(35~71岁)。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7个月(3~23个月),疗效评定参照改良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95分以上为优,85~94分为良,65~84分为可,65分以下为差,本组25例30膝中,优22膝,良6膝,可2膝。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61.03±6.02)分(49~7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14±3.64)分(86~99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t=6.28,﹤0.001)。术后2膝有血肿形成,占6.7%,均系术中为达到充分松解而切断部分股外侧肌。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是一种微创的软组织平衡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引起的髌股关节疼痛,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附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参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当日予参附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后参附组较对照组血压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改善明显;参附组术后恢复较快,术后排气、进食和大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参附组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增快.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对改善循环、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强调对重症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回顾1998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4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行半板切除、侧隐窝扩大及髓核摘除的23例重症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情况.结果:除1例术前神经受压时间过长术后恢复稍差外,其余22例均获痊愈.结论:该病起病急,症状、体征典型,病势重,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联合用药对患者术后疼痛、关节积液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2ml+玻璃酸钠2.5ml+得宝松1ml,B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射0.5%罗哌卡因2ml。记录术后第4、8、12、24、36、48h患者屈膝90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并评价膝关节腔积液情况(浮髌实验)。结果在4、8h,各组VAS评分相当;在12、24、36、48h,A组VAS评分小于B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关节浮髌实验阳性率较B组明显低。结论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入罗哌卡因75mg+玻璃酸钠2.5ml+得宝松1ml,在有效镇痛的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可减轻关节腔的渗出,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