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某中学一起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更好地处置水痘爆发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12月40例水痘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在40例中,罹患率5.7%(40/707),患者年龄介于14~15岁。有水痘免疫接种史的27例,占67.5%,水痘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31,P<0.05)。结论:提高学校晨检质量,及时发现并隔离水痘病例,相对隔离发病班级,加强消毒及健康教育,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发病学生返校须有医院开具的证明,这些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常州市医务人员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戒烟活动,提高其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统一设计的《吸烟现况调查表》对常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62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录人调查数据形成数据库,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趋势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州市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27.5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03%,女性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医生在接诊时,有22.74%的医生从不或很少询问患者吸烟情况,33.71%的医生在患者疾病与吸烟相关时才询问;所调查医务人员中,如果知道患者吸烟,57.25%的医生会经常建议患者戒烟;医生吸烟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所上升(χ^2=18.512,P〈0.05);不同职称医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P〈0.05),其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吸烟率最高为35.48%;不同科室的医生吸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P〈0.05),其中以外科医生吸烟率最高达45.73%;在医生的不同学历中以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医生的吸烟人数最多,吸烟率分别为37.50%、32.08%。结论应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减少医生的吸烟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生有时间也有能力向患者传送控烟知识,提高其在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3.
赵超  沈德蕾  许闯 《上海医药》2016,(10):52-54
目的: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3个月)自我管理效果。方法:2015年7月抽取糖尿病管理系统中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干预管理3个月,研究组采用糖尿病自我支持管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压,体质指数(BM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压、BMI以及TC、LDL-C、HDL-C、HbA1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TC、LDL-C水平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自我管理总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自我支持管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明显提高部分指标控制达标率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5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 A组患者应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B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指标。结果口服左氧氟沙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使用青霉素治疗组患者88.0%。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较好(P<0.05)。口服左氧氟沙星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均少于使用青霉素钠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药物杀菌力强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口服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细菌清除率高。对加快疾病治疗速度,提高治疗效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组建肠内营养管理小组等一系列措施,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科住院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方法,观察组采用护士主导的肠内营养喂养策略,护士独立进行胃肠功能评估、EN耐受性评估、床旁超声胃残余量监测以及喂养速度、剂量的调整,增加监测频率等干预措施,保障肠内营养顺利进行。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肠内营养目标达成情况、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肠内营养速度、速度的调整次数等。  结果  对照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3.9%,观察组为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速度调整次数[(13.28±3.57)次]明显多于对照组[(7.42±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0,P<0.001);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目标达成率为72.6%,观察组为8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士主导的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可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但同时也增加了护士肠内营养速度的调整次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加强肠内营养相关知识的学习,动态评估,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见性地处理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风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次,2~3次/d,口服。治疗组20例祛风止痛方(当归、桂枝、防风各12g,白芍、黄芪各30g,威灵仙15g,川芎10g,鸡血藤、伸筋草、羌活各12g,甘草6g,秦艽15g,延胡索12g,桃仁、红花各10g,薏苡仁15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所进行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在慢性病中己跃居第七位,近2亿人受到骨质疏松疾病的困扰[2]。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已经仅略次于心脑血管病,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中国是占世界人口总量1/5的人口超级大国,了解我国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对于进行骨质疏松深层次的防治具有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从2000年到2009年,慢性病死亡率上升了2%,原因与我国高危人群数量多,对危险因素控制率差直接相关,因此,只有控制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阻止或延迟发病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才可达到慢性病的防控[1]。健康体检的目的是让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可早期发现和早期对疾病进行诊治,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我们通过对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g/次,2~3次/d,口服。治疗组30例祛风通络方(当归、独活各12g,秦艽15g,牛膝12g,白芍、黄芪各30g,川芎10g,鸡血藤、防己各12g,炙甘草10g,延胡索12g,桑寄生10g,薏苡仁15g),1剂/d,水煎1000mL,3次/d,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