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入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P=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置管局部灌注化疗治疗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09年6月PCD治疗的胸腰椎体结核患者12例(椎体17个),CT或MRI证实腰椎结核,椎体骨质破坏严重,不伴椎体严重后突畸形和截瘫。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冲洗和持续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引流时间37~68天,平均52天。术后随访时间6~10月,患者的疼痛和发热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体结核,当椎体破坏严重,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高浓度抗结核药物保留灌洗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微创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及支具外固定的基础上,通过CT引导对所收治的31例脊柱结核患者,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引流和持续局部抗结核药物冲洗病灶。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经过20~72d的置管持续灌注引流及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5~28个月,定期X线与CT检查显示,全部患者的病灶均愈合,病变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化疗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应用替考拉宁的疗效。方法对45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的局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应用替考拉宁(试验药组)与万古霉素(对照药组)进行治疗。结果45例中培养出病原菌者38例,均为单一菌株感染;细菌鉴定显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25例,医院感染率为84.4%;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应用替考拉宁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疗效好。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对替考拉宁治疗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人转化生长因子基因对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9在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取4个月龄健康雌性日本大白兔30只,于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行L4-5,L5-6前外侧纤维环损伤手术以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术后8周将动物随机分人3组。治疗组14只,注射20μL(10&;#215;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照组8只,注射20μL(10&;#215;10^6pfu)腺病毒载体介导标志基因(Ad/CMV-LacZ);空白组6只,注射20μL生理盐水。另取2只同类的健康白兔作为正常对照,不予任何手术或治疗。注射后3周取各组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T2加权磁共振成像、蛋白免疫印迹、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①兔椎间盘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注射3周后,治疗组切口已基本愈合,髓核细胞大量增生;空白组纤维环外侧内2/3部分仍未愈合,部分髓核细胞坏死、凋亡;对照组较空白组改善不明显。②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椎间盘信号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所恢复,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椎间盘水平。③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上升(P〈0.01)。④转化生长因子Bl免疫组织分析结果:治疗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强阳性表达(〉50%),空白组几乎没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对照组与空白组相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563,肚0.00)。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细胞能够有效提高髓核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阻逆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6.
下腰椎结核72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子睿 《山东医药》2010,50(29):82-8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对72例下腰椎结核患者术前采用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然后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椎板间植骨(人工骨),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25.2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正常。结论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下腰椎段结核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一期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詹子睿  张西峰 《吉林医学》2010,31(18):2807-2809
目的:分析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8例患者,其中保守治疗无效的活动期腰椎结核33例,腰骶椎结核5例。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测量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并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年~4年5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没有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8.25±16.24),治疗后(8.72±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治疗前后凸角平均为12.53°,终末随访时平均为6.73°。结论:活动期腰椎结核经皮介入局部持续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骨关节炎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关节疾患,在老年病中OA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均居世界首位.目前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不能很好地解决关节软骨的修复问题,更不能阻逆关节软骨退变的进展.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软骨基质保护软骨细胞并维持关节软骨正常结构及功能,是关节软骨退变的关键.在劳损等因素作用下,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诱发关节软骨基质结构损伤,而基质结构的破坏又会导致软骨受压力情况恶化,而形成劳损--炎症--劳损的恶性循环.外界作用于软骨细胞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包括了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质和量下降,各种蛋白酶合成增加,各种对软骨组织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例如TGF)合成下降,以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例如IL-1,TNF、NO等)分泌增加.这些生物学改变背后包含着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基因事件[1~3].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腰腿痛是常见症状。研究表明[1]约23%的腰腿痛患者其病因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有关。间盘营养供应减少。基质降解酶活性升高、翻译后蛋白质修饰作用、基质的疲劳衰竭等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生理生化改变。它主要是因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基质成分的变化引起,在临床上出现脊柱不稳等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蛋白多糖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有着密切关系。髓核内蛋白多糖、胶原及弹力蛋白密切配合,维持椎间盘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目前对椎间盘退变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一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理疗等缓解症状,但它们均存在种种缺点,仅能单纯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45例(7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8例(55髋)进行了平均4.5年(2~7年)的随访。结果 38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16.3±1.7)分提高到术后(83.4±4.6)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55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38.7±7.6)°增加至术后(191.2±10.3)°。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膝关节痛、腰骶部疼痛明显改善,步态较术前改善,生活自理。结论短期随访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