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986年1~6月新昌县4个区11个乡(镇),在既往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农村散居儿童中陆续发生“出疹性”病例,临床诊断颇不一致。经采用麻疹和风疹常规血抑试验(HI),测定其lgG抗体并用SPA吸收试验,测定其lgM抗体,最后确证为一次风疹流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的搜集自发现首例出疹性患儿起,即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耳垂血分离血清保存待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人群白喉免疫状况,我们于1985~1988年(4年)对我县人群进行了锡克氏试验。结果,4年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32%、5.36%、6.32%和16.95%。各年间差异显著(p<0.05),4年中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亦显著(p<0.05)(表)。结果提示,虽然我县自1984年以来没有白喉病例发生,但各年度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差异较大,人群免疫屏障不稳定,1988年的阳性率又较高,应密切注意疫情动态,防止疾病  相似文献   
3.
1979年我县全面推行计划免疫,1984年开始实行“四苗”按月接种,至今全县已连续五年无白喉病人发生。为了解人群白喉免疫水平状况,本站于1985年至1988年选择不同地点,采用锡克氏试验方法,每年一次对部份人群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66年,我县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首例病人,1972年开始,逐年增多,发病率居全省前三位.为掌握流行规律,摸清传染源和感染类型,对本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疫情资料 收集1972~1994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鼠情调查 用夹夜法对捕获鼠作种类、性别、鼠龄和带毒调查,取鼠肺低温保存送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3.人间血清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体,1:20及以上作为阳性.4.血清分型 以同份血清两型HI抗体滴度相差≥2~4倍者判定型别.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患者病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对EHF重流行区的129名EHF病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血清来源:血清来自我市EHF重疫区嵊县、新昌两县。经临床确诊,病后1~12年的EHF病例,共129份。 2.R_3株黑线姬鼠肺抗原片:由浙江省防疫站出血热研究室提供。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第三个目标,即以分为单位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实现,计划免疫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日益显得重要.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及时接种率以及计划免疫效果的考核与评价,都需要完整的计划免疫档案为依据.为此,我们对辖区47个接种点计划免疫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县已有20多年的发病历史,到1986年底全县48个乡(镇)均有病人分布,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摸清鼠间疫情,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5年至1989年陆续监测鼠间疫情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结果鼠种组成及带毒率(表1)  相似文献   
8.
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存在家、野鼠带毒,且带毒率有所差异,属于混合型EHF疫区。为了解混合型疫区EHF病例感染血清型的动态变化及特征,1987年11月至1988年10月应用血凝抑制法(HI)对不同地形疫区,不同季节的EHF病人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免疫卡证完整性与准确性的调查蔡汉镇(浙江省新昌县卫生防疫站,新昌县,312500)我们对全县47个接种点50%的行政村198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采用挨家逐户摸底方法,对儿童免疫卡证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了调查。1免疫卡证使用率共调查到儿童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