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1.
研究设计时混杂控制策略的结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混杂影响着人群因果关系的发生。依据混杂因素是否已知、可测量及已测量,可将其分为4类情形。基于有向无环图,对混杂的控制策略分为两类:①混杂路径打断法,又可分为单路径和双路径打断法,分别对应于暴露完全干预法、限制法和分层法;②混杂路径保留法,分别对应于暴露不完全干预法(工具变量设计或不完美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间变量法和匹配法。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工具变量设计或孟德尔随机化设计、中间变量分析可满足4类混杂的控制,而限制法、分层法和匹配法仅适用于已知、可测量并已测量的混杂。识别不同类型混杂的控制机制,有助于在研究设计阶段提出应对措施,是获得正确因果效应估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采用χ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单胎活产孕妇2 88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359例(12.46%),大于胎龄儿273例(9.4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过低(aRR=1.33,95%CI:1.02~1.73)与孕期增重不足(aRR=1.64,95%CI:1.23~2.19)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aRR=1.86,95%CI:1.33~2.60)与孕期增重过多(aRR=2.03,95%CI:1.49~2.78)可增加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发现二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但未发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暴露在发生时间上先于结局,是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因此在因果推断上优于其他观察性设计。本文应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DAGs)构建了现实队列研究中易感人群的因果结构后发现:现实的队列研究以研究人群替换易感人群进行因果效应的估计,人群的暴露与结局在时序关系上可互为先后,因果效应估计的准确性受到替换人群的易感性和基线调查时结局识别和排除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发病例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通常用作人群疾病发生频率指标的分子计数。然而, 关于新发病例的确切定义仍不清楚。基于疾病的自然史, 结合事件-状态概念, 本文重新定义病例相关概念, 并将其与传统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 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所谓的新发病例实际上为首次发现病例, 包括新发现病例和可被识别的新发生病例(疾病启动)。现实世界中, 新发生病例通常很难测量, 并且与疾病自然史和冰山现象一起, 可能会影响疾病频率测量和因果推断的准确性。正确理解病例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合理地解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分为两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显性HBV感染)和阴性(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对显性感染的认识相对清楚,但对OBI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重点介绍OBI的危害及其流行情况,并分别阐述了母婴不同乙肝传播类型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HBV以母婴传播为主,两类HBV感染在母婴传播上表现为四种类型:(Ⅰ)母亲HBV显性-子代HBV显性;(Ⅱ)母亲HBV显性-子代OBI;(Ⅲ)母亲OBI-子代OBI;(Ⅳ)母亲OBI-子代HBV显性。HBV疫苗免疫后时代可能以Ⅱ型传播为主。应加强对OBI的研究,重新评估现有HBV免疫策略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因果思维在效应估计若干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病学是研究同质群体中“异乎寻常”的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的一门科学。本文以因果思维结合其图形工具——有向无环图,围绕效应估计的若干问题——效应与关联的关系、变量及其测量版间的时序关系、动态人群自然图景、易感人群的形成、研究人群的选择、协变量和病例类型对效应估计的影响等方面,考察这种思维如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应加强对因果思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