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挖掘职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上海某医院职工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采用频率、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积差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工获社会支持与直接上级、家人朋友相关,与其他人关系不大。因变量职工职业倦怠可由烦闷麻木和身心疲惫两个变量解释。自变量"工作对情绪影响很大"和"工作使我疲倦"与因变量身心疲惫有显著关联,可有效预测与解释高、低职业倦怠组别,两个变量的胜算比值Exp(B)分别是3.602和1.763。结论医院应关注女性和青年职工,鼓励职工努力提升学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时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24例CHC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 α-2a)每周皮下注射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 ~ 1200 mg/d,治疗24 ~ 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4、12、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HCV 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采用SPSS16.0软件.两样本计量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计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或两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 结果 CHC患者治疗后4周HCV RNA阴性者19例,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8.6%±6.1%和16.6%±13.8%,治疗24周时分别为10.3%±7.7%和9.4%±4.6%,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明显下降,F值为12.406和4.955,P值为0.002和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为17.5%±13.7%,治疗4、12、24周时分别为25.9%±11.1%、29.6%±15.1%、32.0%±15.7%,治疗后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9.063、8.365、9.736,P值均<0.01.治疗4周时,HCV RNA阳性者5例,仅发现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治疗24周(39.2%±15.6%)与治疗前(17.4%±16.7%)比较明显升高,F=10.292,P=0.033.持续病毒学应答者20例: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4、12、24周分别为14.4%±7.5%、14.0%±6.9%、10.7%±7.6%,治疗前为20.2%±7.5%,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6.133、5.541、14.780,P<0.05或P<0.01.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10.2%±4.6%和10.1%±4.9%,治疗前为16.8%±13.4%,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下降,F值为4.964和4.613,P值均<0.05.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30.8%±16.6%和35.2%±16.5%,治疗前为19.0%±14.5%,治疗后明显升高,F=6.442,P=0.020和F=12.349,P=0.002.复发组4例,各治疗时间点PD-1和PD-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下调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上调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献血员HCV(+)与HCV(-)组在肝功能和血脂方面的差别。方法对1995年前的献血员现场抽血,分离血清,应用亚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ALT、AST、GGT、GLB、TBil、TC、TG、HDL-C、LDL-C和血糖。结果1.肝功能异常率:HCV(+)组为50%,HCV(-)组为16%,HCV(+)组ALT、GGT、GLB和TBil均值明显高于HCV(-)组,(P〈0.01)。2.血脂和血糖检测:HCV(+)组与HCV(-)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献血员长期HCV感染者50%肝功能异常,而血脂、血糖的改变与非HCV感染者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分型建议。方法对12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个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型、中型和重型患者分别占总例数的38.7%,31.5%和29.8%。ALT、TBil和PTA 3个指标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型和中型患者的临床治愈好转率均为100%,而重型肝炎患者为51.4%;在重型肝炎患者中,有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或无效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χ^2=,14.4,P=0.000)。结论根据ALT、TBil和PTA 3个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型,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江苏部分地区献血员与非献血员HCV基因型分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献血员与非献血员HCV基因型的分布及差异。方法应用巢式PCR和基因分型试剂盒对98名献血员和162名非献血员的血清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检测出5个基因型和13个基因亚型,基因1b型占75.00%,2a型占9.23%,3a型占6.15%,混合型5.38%;1b基因型在献血员和非献血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型在男性献血员与非献血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职业献血员2a型多于非献血员;3a型在献血员和非献血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女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非献血员3a型多于职业献血员。结论江苏地区献血员和非献血员丙肝基因型都以1b型为主;献血员中男性2a基因型比例高于非献血员;3a基因型非献血员中比例高于献血员,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应答相关基因在预测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方法对IFN治疗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IFN治疗快速病毒学应答者(RVR)10例,非快速病毒学应答者(N-RVR)7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VR患者PBMC中发现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个为上调基因,8个为下调基因;N-RVR患者有18个差异表达基因,均为下调基因.RVR与N-RVR患者比较,发现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个为上调基因,分别为PRKCZ、PRKRA、IRF5和TNFSF10(t=5.44、3.13、5.24和2.30,P=0.000、0.010、0.005和0.044),1个下调基因为IFIT5(t=2.43,P=0.035).17例患者中,12例为HCV1b型,5例为HCV2a型,HCV1b型与HCV2a型患者比较,发现2个下调基因,分别为IFI6和IFI44(t=2.42和2.45,P=0.038和0.033).结论 IFN应答相关基因下调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IFN治疗的应答有关.HCV1b型患者比HCV2a型患者更容易诱导IFN相关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产生IFN抵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