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蒋红红 《四川中医》2004,22(6):56-56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88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75例对照(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固定性粥样斑块或动力性(痉挛)原因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的氧供发生障碍而出现的症候群,心绞痛是其中的一种类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几年来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55例和非稳心颗粒对照组55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稳心颗粒治疗组QTcd分别平均为(75.3±26.8)ms和(36.5±17.5)ms。治疗前后非稳心颗粒对照组QTcd分别平均为(74.8±21.9)ms和(56.1±12.6)ms。与治疗前相比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稳心颗粒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有效地降低QTcd,从而达到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蒋红红(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冠心病;活血化瘀;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2例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胸痹心痛证型与心肌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关系,以指导中医临床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法:将胸痹心痛患者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四型共249例,并设对照组50例,进行心肌显像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胸痹心痛组心肌显像诊断与心电图诊断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0.0101,P=0.0000);胸痹心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显像诊断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X^2=5.2151,P=0.0224);各型间心肌缺血程度心肌显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208,P=0.8683);各型间缺血部位心肌显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8988,P=0.8257)。结论:心肌显像诊断可用于中医胸痹心痛患者中的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等常见证型心肌缺血的筛查,对中医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红红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8-40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同样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人参、黄芪、丹参、川芎、麦冬、车前子、泽泻、桂枝、桃仁、红花、益母草)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9%和69.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在偶测血压时发现升高或表现为非特异性大脑皮层功能失调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心脏、脑、肾脏、动脉等靶器官损害。1998年1月~2000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中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者系从1998年1月~2000年1月随机选择的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的高血压委员会采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会于1997年第6次报告(JNCVI)制定的高血压定义和分期标准[1],而确诊…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的内在关系,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1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316例冠心痛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为主177例,其次是心律失常69例;各证型心肌缺血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阳虚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心律失常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心肾阳虚型>心气虚弱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左室高电压阳性率从高到低为心肾阴虚型>心血瘀阻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阳虚型;左室肥大阳性率从高到低为心肾阳虚型>寒凝心脉型>痰浊内阻型>心气虚弱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雪梅  蒋红红  付巍 《河南中医》2012,32(2):173-174
目的:探讨心肌显像与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诊断的关系.方法:对经中医辨证诊断为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行心肌显像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心肌显像与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96.67% (58/60)和61.67% (37/60),心肌显像与心电图两种方法诊断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阳性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显像对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心肌缺血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