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高龄产妇初产和经产妊娠结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懿  张雅英  周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27-3528
[目的]了解近5年来高龄初产妇和高龄经产妇在发生率、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01月~2006年12月5年间住院分娩的高龄产妇8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 605例产妇中高龄初产妇325例,发生率1.44%.高龄经产妇657例,发生率2.91%,两组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经产妇比初产妇增加明显;在胎儿窘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早产、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高龄经产妇进行孕期检查、管理,降低妊娠期和围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孕期体力活动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在孕中期招募孕妇,跟踪随访至分娩。在分娩前把研究人群按孕中期、孕晚期的记步器读数分成不同体力活动活跃程度的4组,分析体力活动不同组分娩方式即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在866名孕妇中,剖宫产596名,剖宫产率为68.8%,选择性剖宫产率为51.4%。就孕中、晚期平均的体力活动量而言,低活跃组、较活跃组和活跃组发生剖宫产的风险分别是静坐组的0.60、0.30、0.23倍,发生选择性剖宫产的风险分别是静坐组的0.57、0.32、0.20倍。结论:该研究提示孕期体力活动活跃者剖宫产或选择性剖宫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膳食脂肪改变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84例,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在总能量和蛋白质供能比不变的前提下,试验组给予多油配餐,烹饪油45~50g/d,脂肪供能比为31%~35%;对照组给予传统少油配餐,烹调油20g/d,脂肪供能比为25%~3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餐后血糖、脂质代谢、胰岛素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脂肪及其供能比、饱和脂肪酸(SFA)及其供能比、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其供能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供能比高于对照组,碳水化合物及其供能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供能比,MUFA及其供能比较干预前下降,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PUFA及其供能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其供能比,碳水化合物、SFA、MUFA及其供能比较干预前下降,蛋白质供能比、PUFA供能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三酰甘油(TG)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膳食脂肪摄入干预后,GDM患者血糖、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情况得到好转。GDM的饮食治疗应遵照基本原则、严格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中PUFA的摄入对孕妇和胎儿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妇孕期体力活动的基本状况,即孕期体力活动时间和能量消耗的分布和现状;探索定量衡量孕妇体力活动量和监测孕妇体力活动的可行方法,并在中国孕妇中对体力活动量表做效度研究。方法:采用源自丹麦的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和欧姆龙HJ-005型记步器来衡量孕妇孕期体力活动量和监测体力活动;将记步器作为标准,比较其与体力活动量表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孕妇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和能量消耗都花费在睡眠和静坐型体力活动上,并且有超过五分之一数量的孕妇每天没有任何中度以上体力活动;记步器与体力活动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30,P值<0·01。结论:孕妇的能量消耗以静息型活动为主;以记步器作为标准,本研究所应用的体力活动量表的效度是可以接受的;记步器作为一种方便廉价的体力监测工具,是有效且易为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利用孕期膳食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来预测巨大儿的方法。方法:收集866例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膳食摄入和体力活动资料,待其分娩后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条件下,拟合孕期膳食能量摄入与体力活动对巨大儿发生率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孕期预测巨大儿发生的模型,使用ROC曲线来判断模型对巨大儿的预测能力。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来探索巨大儿发生的预测函数值的分界点。结果:根据预测模型,拟合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将预测函数值0.153为分界点判断是否发生巨大儿,此时的灵敏度为0.83,特异度为0.77。结论:利用孕期膳食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探索孕期巨大儿预测模型可以经济、有效地提示胎儿生长过速的现象。建模方法可为日常围产保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期体力活动对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生长指数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和国际常用的体力活动测量手段,将845例孕妇依据记步器步数分为静坐组,体力活动低活跃组,较活跃组和高度活跃组4组。跟踪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值。分析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孕期为高度活跃、较活跃体力活动组,其分娩出巨大儿的可能性分别比静坐组减少了4.3倍和1.4倍(P<0.05),同时此两组的胎儿生长指数亦较低(P<0.05);高度活跃组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数低于静坐组(P<0.05);低活跃体力活动组与静坐组相比,出生体重相关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体力活动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指标的影响因素,对改善新生儿出生状况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脂肪摄入情况,了解其对血脂和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133例为病例组;以年龄、孕周作为频数匹配因素,选取同一时期产检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 h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分析两组孕妇膳食结构,比较两组的孕期增重和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在孕24~28周较孕前平均增重(9.38±4.02)kg,高于对照组〔(6.48±3.84)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01);病例组平均每日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明显升高;病例组孕妇平均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为(15.73±7.75)g,明显高于对照组〔(12.53±4.44)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01);病例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为(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为(10.47±2.90)%,均低于对照组〔(13.47±3.23)%,(11.95±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3.77,P均<0.05);病例组血清胆固醇〔(6.89±1.42)mmol/L〕、甘油三酯〔(3.21±1.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8±0.83)mmol/L〕、游离脂肪酸〔(1.02±0.46)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6.00±0.92)mmol/L、(2.30±0.68)mmol/L、(2.67±0.61)mmol/L、(0.88±0.3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平均每天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对血清游离脂肪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影响最大,呈正相关;随着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加,患GDM的可能性增加(β=1.14,OR=3.14,95%CI=1.80~5.47,P<0.001),而随着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的增加,患GDM的可能性减小(β=-0.67,OR=0.51,95%CI=0.29~0.85,P=0.016;β=-0.55,OR=0.58,95%CI=0.35~0.95,P=0.031)。结论:非肥胖型GDM孕妇孕期膳食中脂肪摄入的不合理性表现为脂肪的摄入量、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直接导致了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和血脂水平升高,从而导致了GDM的发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是GDM的危险因素,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则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方法对3500名初孕妇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母婴健康素养知识及技能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初孕妇经健康教育后对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的知晓率从44.25%上升到95.63%(p<0.01);初孕妇经健康教育后对孕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正确从50.45%上升到95.00%(p<0.01)。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初孕妇的自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值得推广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基因的串联重复可变序列(INS-VNTR)与出生大小和婴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孕妇分娩后留取脐带组织或脐血,并随访活产新生儿至12月。使用rs689(-23HphI)的A/T基因分别作为INS-VNTR Ⅰ/Ⅲ基因的标志,应用多元两分类Logistic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分析INS-VNTR对出生大小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575例胎儿中,Ⅰ/Ⅰ型为524例,占91.13%;Ⅰ/Ⅲ型50例,占8.70%;Ⅲ/Ⅲ型仅1例,占0.17%。含有Ⅲ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与Ⅰ/Ⅰ基因型相比,出生体重、身长、BMI及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到的474名1岁婴儿生长发育资料中,Ⅰ/Ⅰ基因型与Ⅰ/Ⅲ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婴儿期的体重、身长、头围、BMI值之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VNTR基因与出生大小及婴儿生长发育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由于Ⅲ/Ⅲ基因型频率在中国大陆汉人中的低发生率,因而INS-VNTR对中国大陆汉人出生大小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有待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膳食摄入情况,为孕妇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孕妇133例为调查组,孕周为24—28周,选取同期产检的、年龄相近、孕周相同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能量和膳食结构区别,特别是蛋白和脂肪结构。结果GDM组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升高。其中GDM组平均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量(15.73±7.75)g,高于对照组(12.53±4.4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GDM组动物蛋白(59.08±19.58)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48.71±12.93)g,GDM组动物脂肪(40.02±14.37)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29.15±10.53)g,GDM组豆类蛋白构成比(7.16±6.29)%较对照组(12.83±7.42)%明显低,GDM组动物脂肪构成比(40.86±10.68)%高于对照组(36.68±9.91)%,GDM组植物脂肪构成比(59.13±10.68)%低于对照组(63.32±9.91)%。GDM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0.47±2.90)%,低于对照组(13.474-3.23)%和(11.95±3.21)%。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GDM孕妇孕期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多、蛋白质中豆类蛋白构成比的减少、脂肪中动物脂肪的构成比增多、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