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淋巴细胞减少提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目前临床关于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血流感染患者102例,依据患者血培养当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为淋巴细胞减少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0×109/L)69例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0×109/L)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源与病原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源、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近3个月内有住院史者所占比例、近3个月内有抗生素治疗史者所占比例、长期卧床者所占比例、气管插管者所占比例、留置导尿管者所占比例、深静脉置管者所占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脑梗死、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肝损伤发生率及有外科手术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减少组患者PCT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49,95%CI(0.903,0.998)]、PCT[OR=1.026,95%CI(1.002,1.050)]、合并冠心病[OR=6.749,95%CI(1.429,31.868)]、肺炎克雷伯菌[OR=9.400,95%CI(1.040,84.990)]是血流感染患者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最常表现为肺部感染(35.7%),其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21.4%);粪/屎肠球菌血流感染最常见于肺部感染(62.5%),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5.0%);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最常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35.4%),其次为肺部感染(33.3%)、腹腔感染(16.7%);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最常见于肺部感染(57.7%),其次为腹腔感染(15.4%)、泌尿系统感染(15.4%);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最常表现于肺部感染(75.0%);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较少见。结论血流感染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7.6%,年龄、PCT、合并冠心病、肺炎克雷伯菌是血流感染患者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肺部感染者需警惕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甙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抗风湿中药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Glycosides,TG)诱导滑膜细胞凋亡(A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FCM)及DNA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浓度TG诱导RA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G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骨性关节炎(OA)组(P<0.01)和正常人组(P<0.01),TG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55±11.2)%。结论:TG可以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并且这可能是其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mg/d)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1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脂、C反应蛋白能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该药的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董红宇  刘峰 《吉林医学》2006,27(3):309-3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全身免疫异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而致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其免疫异常的核心是多克隆B细胞的激活、自身抗体产生,B细胞异常被认为是SLE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血管翳侵袭性增生破坏滑膜及骨质,与肿瘤的异常增生类似,引起人们对RA发病过程是否有癌基因参与的设想。而骨代谢异常贯穿于RA的整个病程,可以表现为局部骨侵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甚至病理性骨折。p53基因作为发现较早,分布最广的抑癌基因之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p53在RA病程及RA骨代谢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妇女140例经知情同意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A组)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予健康管理干预组(B组),进行12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分别于入组基线时与12个月结束时测量前臂、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并计算12个月内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部位骨密度变化的差值均具有明显的差异,B组(0.54±0.14,0.80±0.12,0.73±0.15)大于A组(0.50±0.13,0.78±0.15,0.6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骨密度升高幅度与依从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其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健康管理在增强患者依从性的同时,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是治疗有效性与持续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旭艳  董红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10):1476-1480, 1490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RA患者206例,应用FRAX工具评估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结果 (1)病程长、绝经时间长、病情活动度高及曾应用激素的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更高;(2)糖皮质激素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无明显相关性;(3)RF及抗CCP阳性与阴性患者间10年骨折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时间长、病程长、病情活动度高的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更高,而FRAX模型中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可能低估了这部分患者的骨折风险,临床工作中对这部分患者更应该防治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PRB)自1951年Iverson和Brun〔1〕首次报道经临床应用以来,PRB已成为肾脏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穿刺设备的改进穿刺操作更简便易行,穿刺成功率也大大提高。Korbet〔2〕报道应用实时超声监测及自动穿刺针后取材成功率超过99%,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1%。对9595例的肾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回顾分析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3%,而需要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仅为0·3%,死亡率<0·1%。虽然穿刺技术在过去的20年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潜在风险。现就我科肾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34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CR)膝骨关节炎(OA)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半导体激光治疗组),治疗2周,随访1周。结果经2周治疗,87%的试验组患者和76%的对照组患者评价疗效为有效和显著有效;医生的总体评价两组分别是86%和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7.3%、对照组1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口服药物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为主,与外用药物和半导体激光治疗无明显相关。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与半导体激光联合应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疗效,优于单一半导体激光疗法,该方法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