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正>患者,女,74岁,因左下肢肿胀渐加重1个月收入院。查体:左下肢肿胀明显,皮肤无红肿、青紫及溃疡,皮温正常,髌骨上下缘10 cm肢体周径分别较对侧粗12 cm、8 cm,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肾功、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左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CT和MR见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并部分融合,双侧髂静脉受压变窄。诊断:下肢淋巴水肿,淋巴瘤。为明确病理分型在超声定位下先后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均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遂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中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腹膜后广泛水肿、苍白,病理示纤维结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髂静脉血栓方辅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均予西医抗凝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另服自拟髂静脉血栓方治疗,观察治疗第1天、3天、7天和10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患肢周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3、7、10天2组D-二聚体均呈下降趋势(P<0.05,P<0.01),治疗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3、7、10天2组患肢周径均呈下降趋势(P<0.05,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髂静脉血栓方辅治可以更迅速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在腹部术后患者补钾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照组单独应用10%氯化钾进行术后补钾,治疗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替代部分10%氯化钾进行术后补钾.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日、第1天、第4天血清钾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治疗组(3.52±0.42)d,对照组(4.52±0.3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可替代部分氯化钾作为补钾的一种有效途径,比单纯应用氯化钾补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对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66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CT影像,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发生率、CT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266例患者中142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3.4%(142/266).2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同时行抗凝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导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应重视对左髂总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下肢曲张静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大隐静脉为观察组,11例正常大隐静脉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隐静脉组织中MMP-1和MMP-13的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其差异及其意义.[结果]MMP-1与MMP-13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曲张静脉中MMP 1与MMP-13的高表达,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其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导致MODS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 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2018-10-30因发作性胸痛1月余收住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出血病史.心电图见窦性心律不齐,Ⅱ、Ⅲ导联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入院后查肌钙蛋白T 0.019 ng/ml,糖化血红蛋白18.5%,心脏彩超见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局麻下改良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改良Kugel补片在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麻醉效果好,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45min,术后住院天数3~7d,平均4d。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局麻下应用改良Kugel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可行性好,该方式具有简单、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局麻下手术尤其适合于合并其它慢性疾病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