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06-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2277人,死亡率为124.01/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死亡1516人,死亡率为163.84/10万,女性恶性肿瘤死亡761人,死亡率为83.54/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3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呈年度上升趋势,其中女性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乳腺癌、胰腺癌、脑癌。男性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恶性肿瘤是近年江门市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位居全死因首位,须加强肺癌和消化系肿瘤的防治力度,同时应重视女性乳腺癌的防治。今后本市肿瘤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主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社区癌症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江门市居民死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8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报告死亡23734例,死亡率为70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衰老、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不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系统疾病。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开展伤害监测。  相似文献   
3.
江门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江门市居民的死因,为制定本地区的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江门市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报告的居民死亡情况以<医学死亡证明书>的格式建立数据库,分析死亡居民的情况和死因.结果 当地居民年死亡率539.7/10万,死亡原因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4%,是江门市目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后的卫生规划应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06-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2277人,死亡率为124.01/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死亡1516人,死亡率为163.84/10万,女性恶性肿瘤死亡761人,死亡率为83.54/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3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呈年度上升趋势,其中女性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乳腺癌、胰腺癌、脑癌.男性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恶性肿瘤是近年江门市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位居全死因首位,须加强肺癌和消化系肿瘤的防治力度,同时应重视女性乳腺癌的防治.今后本市肿瘤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主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社区癌症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0-2012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江门市居民因慢性病死亡71 466人,占全死因86.53%,慢性病死亡率为604.78/10万,3年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664.00/10万)明显高于女性(544.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71,P0.01)。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3.40%。男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先天异常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慢性病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慢性病已成为江门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居民死亡率,须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特征,为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发病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8年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 080例,发病率为176.84/10万,发病前5位为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和鼻咽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85.06/10万,发病前5位为肺癌、肝癌、大肠癌、鼻咽癌和胃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68.54/10万,发病前5位为乳腺癌、子宫癌、大肠癌、肺癌和鼻咽癌。男性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0.01)。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江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男性以预防控制肺癌和肝癌为重点,而女性则以预防控制乳腺癌和子宫癌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门市居民的死因,为制定本地区的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江门市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报告的居民死亡情况以《医学死亡证明书》的格式建立数据库,分析死亡居民的情况和死因。结果当地居民年死亡率539.7/10万,死亡原因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4%,是江门市目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后的卫生规划应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门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江门市居民死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8年江门市户籍居民报告死亡23734例,死亡率为701.33/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衰老、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不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系统疾病。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顺位不相同。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今后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开展伤害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门市成人居民5项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状况及聚集情况,为开展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门市3个监测县区,对抽中家庭户的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O/E值计算分析危险因素的聚类情况;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多项危险因素的聚类人群特征。结果 共4 413人纳入分析,男性占43.26%,女性占56.74%,53.91%常住居民为60岁及以上人群。本次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22.17%、过量饮酒率为7.38%、红肉摄入过多率为48.17%、蔬果摄入不足率为42.87%及从不锻炼率为60.89%。94.21%的居民存在至少1项危险因素。男性以吸烟、过量饮酒、蔬果摄入不足和缺乏体育锻炼共存的聚集效应最强(O/E=2.13,95%CI:1.51~2.76),女性以红肉摄入过多和蔬果摄入不足共存的聚集性最强(O/E=1.58,95%CI:1.41~1.74)。以无危险因素人群为对照组,发现老年人、低文化程度和从事生产设备操作类和商业服务业的人群更容易存在多项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江门市18岁及以上居民5项危险因素聚集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