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京市鼓楼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分析南京市鼓楼区卫生防疫站范毅勤为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现将南京市鼓楼区1991~199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监测结果(1)疫情概述1991~1995年我区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发病1996例,...  相似文献   
2.
乙肝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毅勤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84-1585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乙肝疫苗接种前后16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变化,为今后实行新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5年南京市鼓楼区乙肝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起该区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目前全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接种疫苗改变了乙肝的流行特征,人群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0岁以下儿童下降最明显。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是防制、消除乙肝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必须扩大疫苗的接种范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群中传染病发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 ,慢性病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本区健康人群慢性病流行情况、分布特征、以及与社会经济状况、吸烟、饮酒、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关系 ,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我们于 1 998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健康人群慢性病流行情况调查。本次调查按《江苏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础资料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在全区范围内随机抽取五个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0/10万。常住人口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77.99%;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71.74%。中学生和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44.88%、17.07%。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1%,无免疫史的占19.51%,免疫史不详的占64.88%。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结论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6年南京市鼓楼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毅勤 《疾病监测》2008,23(1):46-48
目的 评价实行网络直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现状,探讨影响直报质量的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的报告水平与质量.方法 综合分析突发事件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果 鼓楼区2006年报告的7起暴发疫情以流感、水痘、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高峰出现在春秋季.小学生是发生的高危人群,平均罹患率为3.49%.结论 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报告标准及规范细则,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预测及报告,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范毅勤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59-1160
目的掌握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疫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报告中小学生传染病病例18种,1 720例。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2.33%、14.83%、14.13%。主要受占全部病例90.93%的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80.14%。结论应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将症状监测与疾病监测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做好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南京市鼓楼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发病规律,评估预防接种前后21年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1991~2011年流腮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年起南京市鼓楼区已开始推行含流腮成份疫苗的预防接种,2008年纳入扩大的国家免疫规划。21年间流腮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每隔7~8年有一个发病高峰。预防接种改变了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发年龄从未开展预防接种前的3~7岁变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10~12岁。结论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流腮的有效措施。为降低发病率,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在下一个流行高峰期到来之前,提高中、小学生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9.
南京市鼓楼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毅勤 《疾病监测》2005,20(11):571-574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近15年来鼓楼区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81.09/10万,发病率最高为1993年(194.78/10万),最低为2003年(19.58/10万)。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所占比重超过甲肝。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在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开展成人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