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全血IL-1β试验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该研究采用梯度稀释的内毒素O113与人新鲜全血孵育,检测上清所含IL-1β的量并建立标准曲线;采用脂磷壁酸(LTA)溶液与新鲜人全血孵育,检测上清所含IL-1β的量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LTA溶液的内毒素当量。结果:成功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出LTA溶液的内毒素当量。结论:经分析比较,该研究认为人全血IL-1β试验可用于医疗器械热原检测并能弥补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
<正> 逆经,俗称倒经,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一般有肝郁气滞、气滞血淤、胃火血热、脾不统血等。笔者经治数十例疗效尚称满意,兹举数例,以求正于同道。心阳虚波及于脾,血失统摄张某,女,17岁。1982年12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患感冒治疗后,常出虚汗,有时走路出现胸闷气短,近半年诸症渐趋加重,并见心悸气短,喜  相似文献   
3.
miR-122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miR-122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对HepG2.2.15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R-122前体cDNA序列,以质粒pSilencer3.1-H1 neo为母本,构建miR-122表达载体将其转染HepG2.2.15细胞。表达后,利用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HBV复制和表达的变化,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构建的miR-122表达载体可在HepG2.2.15细胞中表达。转染后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均被抑制。结论 miR-122表达载体可在HepG2.2.15细胞中有效表达,其表达可抑制HBV复制、表达以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余用哭来笑去散治疗各类牙痛,疗效颇佳,简介如下:方药组成荜拨3克,良姜9克,玄胡9克,檀香6克,冰片、细辛各3克。制法共研极细末,装胶囊内,每枚0.25克。每日服三次,成人每次服0.5克。辅药若内热偏盛,局帮感染者,加服导赤丹1粒,日二次;胃肠有积滞者,加服烂积  相似文献   
5.
从中西医学两种理论对冠心痛与心痛、胸痹的对比中证实,二者在主证、临床各期表现、病因、病机(理)、治则、方药(处置方法)等方面之共识面比较广泛。认为冠心病与心痛、胸痹乃对同一种疾病、两种理论之分别描述。在治疗中,如能在早期即进行中、西医结合,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心功能恢复、减低介入治疗损伤、改善整体预后、降低资费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郑某,男,65岁,离休于部,1991年11月24日初诊。气上冲胸7天。数日来,因返故里探亲及处理家务而连日饮酒,7天前午餐饮高度酒约400ml,是晚突感有一股气状物自小腹上冲心胸,有时冲抵咽喉,胸腹胀痛难忍,全身冷汗,恶心欲吐,肢体乏力,急倚坐闭目,继之神识股眺、模糊不清。约10分钟后,冲气渐平,症状渐缓解,发作过后感觉如常。后每日发作2~3次,其状大致相同,惟有时伴先恶寒,继之身热,口中苦涩,食纳一般,大便干,2~3日一行。查心电图均大致正常,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因不愿住院而就诊于余。证如上述,舌质红体…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关于四时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之论述,涵括了当代研究气候因素与疾病关系之气象医学。公元400年左右,古希腊希波拉底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医学与气象之关系;18、19世纪,西方医学对医学与气象关系之认识渐趋细致;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这门科学出现了较多的研究,至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对气象医学问题已有了深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关于四时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之论述,涵括了当代研究气候因素与疾病关系之气象医学.公元400年左右,古希腊希波拉底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医学与气象之关系;18、19世纪,西方医学对医学与气象关系之认识渐趋细致;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这门科学出现了较多的研究,至5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早在2 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对气象医学问题已有了深刻而系统的论述.它以人为中心,以天地人为范畴,以每年四时气候对人体健康之影响为重点,从宇宙天体运行、四时气候之正常演变及异常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形成一套完整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对后世气象医学理论与实践之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