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左西替利嗪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腹痛、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3.13±0.98)、(2.39±0.95)、(3.48±0.87)、(5.01±0.7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4±1.07)、(4.01±0.93)、(4.54±1.04)、(7.33±1.0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复发1例,复发率均为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西咪替丁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34例。对照组早产儿严格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的总蛋白、胃肠道症状自评量表(GSRS)生长情况。结果: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质量、头围、身高和胃肠动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蛋白高于对照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早产儿采取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胃肠功能,使其生长速度较快,且各项营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时人工角膜(TKP)用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意义。方法 以TKP取代浑浊角膜后,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最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角膜浑浊8眼,结果首次手术成功率7/8,随访2至10月,平均4月,视力进步7眼,下降1眼,最佳者随访半年维持0.3。结论 应用TKP,一期重建眼球结构,恢复部分视功能,为此类病例的盲眼复明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肩胛间温度测量替代腋温测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操作方便 ,根据新生儿通过棕色脂肪产热 ,棕色脂肪分布于中心动脉周围、肩胛间和肾周等处[1] ,且肩胛间有特殊静脉网引流[2 ] 等解剖生理特点 ,于 2 0 0 1年 5~ 12月我们采用肩胛间测量新生儿体温 ,并与腋下温度测量结果进行对照 ,探讨肩胛间皮肤温度测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象 :在本科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新生儿 10 0例为监测对象。其中早产儿 2 0例 ,足月儿 80例 (发热 10例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将玻璃水银柱体温计 (经常规准确性检测误差 <0 1℃ )常规消毒后 ,对新生儿同时进行肩胛间 (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肩胛间紧贴皮肤 )和腋下…  相似文献   
5.
临时性人工角膜是近十余年来被推荐应用于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以治疗严重眼外伤,尤其眼后节损伤伴有角膜混浊。本详述了临时性人工角膜的发展史、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视功能评价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科收治1例宫外孕患者,在行剖腹探查手术过程中,出现误伤膀胱,及时发现,外科医生会诊后行膀胱修补术,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其患病率国外为2%~3%[1,2],我国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统计为2.8%[3]。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弱视引起的视觉抑制会导致双眼视觉功能的异常,尤其是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故弱视患儿不可能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 2 0 0 2年共收治 2 5例下泪小管断裂伤患者 ,采用“Z”字形皮瓣修复 ,术中未切开泪囊 ,直接行泪小管断裂插管吻合术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5例均为下泪小管断裂。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 2~ 5 8岁 ,平均 2 8.5岁。受伤原因 :狗咬伤 2例 ,鸭啄伤 1例 ,熊咬伤 1例 ,柚子砸伤 1例 ,铁器伤 4例 ,拳击伤 7例 ,车祸伤 9例。就诊时间 :均在 4 8h以内 ,均伴有不同程度下睑断裂伤 ,其中伴内眦韧带下脚断裂伤 2例 ,伴眶隔裂伤1例。泪小管断裂处距泪小点的距离 :<6 mm 9例 ,>6 mm16例。1.2 手术…  相似文献   
9.
临时性人工角膜是近十余年来被推荐应用于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以治疗严重眼外伤,尤其眼后节损伤伴有角膜混浊者。本文详述了临时性人工角膜的发展史、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视功能评价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中生近视眼的发病情况,并对近视眼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预防和治疗近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0年间四川省乐山市3所中学高中学生6787人进行了视力普查及屈光检查。同时对近视眼学生进行了自制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一学生近视发病率为52.13%,高二学生近视发病率为53.57%,高三学生近视发病率为73.21%,高三学生近视发病率显著高于高一、二学生,且其中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高一、二学生。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显著长于高一、二的学生,而高三学生的睡眠时间显著短于高一、二学生。②高中学生的屈光学知识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求知欲望高。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其中又以近视为主。学生近距离学习时间过长,户外活动减少,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不良的阅读姿势等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近视学生屈光知识缺乏,对相关知识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