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沿淮农田区钩端螺旋体(钩体)宿主动物发生特点和群落生态学特征.方法 以夹夜法在农田捕获小型兽类.采用Simpson指数为群落优势度指数,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多样性指数,以Pielou指数为均匀性指数,以Levins指数为生态位宽度指数,并通过以上指数来描述群落发生特点和生态位特征.结果 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群落中黑线姬鼠占89.80%,灰麝鼩占6.51%,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共占3.69%,2006年宿主动物密度最低为5.54%,2010年最高为13.75%;沿淮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4338,群落均匀性指数为0.2696,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8111;黑线姬鼠和灰麝鼩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030和0.9353,但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很低在0.3912~0.4220之间,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除大仓鼠为0外,各宿主动物在0.9185~0.9979.结论 沿淮农田区钩体宿主动物有5种,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灰麝鼩为常见种;2005-2011年宿主动物密度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10年达到高峰;农田区宿主动物多样性低,群落均匀性也低,优势度集中指数高,其中黑线姬鼠和灰麝鼩对农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对农田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较强;群落内种间竞争不突出,容易发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暴发,故沿淮地区仍然是钩体病发生的高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2.
3.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在我国主要以东南、西南地区及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1].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恙虫病疫区迅速扩展至东北、华北等地.恙虫病疫区在我国北方的界限已从北纬30°扩展为北纬40°[2].2008年10月21日,安徽怀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疑似恙虫病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恙虫病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免疫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随机的方法确定调查点和调查对象,调查资料用Epidata录入,SPSS软件分析。结果调查0~3岁儿童267人,“五苗”全程合格接种234人,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7.64%,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2,P〈0.05),留守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与对照组一致(χ^2=2.73,P〉0.05)。出生胎次、父母回家次数和囊化程度及当地免疫服务形式对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基本无影响,而性别(χ^2=6.01,P〈0.05)和父母携带儿童外出情况(χ^2=3.95,P〈0.05)对留守儿童免疫接种有一定影响。结论留守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当地常规儿童,应关注留守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狂犬病血清的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指导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抗狂犬病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被犬等动物咬伤Ⅲ级暴露者400人进行抗狂犬病血清皮肤过敏试验,并对380名接种抗狂犬病血清者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00人抗狂犬病血清皮试阳性52例,阳性率13.00%;抗狂犬病血清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0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2.11%,皮试阳性和阴性者接种抗狂犬病血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经及时对症处理0~5d治愈。结论接种抗狂犬病血清安全可行,但同时应做好抗狂犬病血清皮试、接种中观察及接种后观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开展情况,收集2009与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并对强化免疫接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适龄儿童接种报告接种率98.66%,调查接种率99.21%,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均在97%以上;2009年与2010年麻疹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45/10万和0.53/10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3.73%;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2009年80.00%,2010年28.57%。结论2009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显著,应进一步研究麻疹免疫策略,以适应消除麻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怀远县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怀远县2008-2012年共报告病例7 038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死亡1例;发病强度逐年增高,至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333.34/10万,2012年较2011年发病率上升了106.70%;全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1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占97.44%),男性高于女性,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6.50%),城区发病强度高于农村。结论怀远县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流行形式严峻,且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人群的差异性,提示怀远县应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留守儿童免疫预防对策。方法:将事先制定好的干预方案免疫对策与措施按照要求在全县实施后,在20个乡镇(区)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村调查10名适龄儿童,了解其免疫状况,并根据其父母外出情况判断调查儿童为留守儿童或常规儿童,将留守儿童和常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比较,评估干预免疫对策与措施效果。资料用Excel2003录入,用χ2检验或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分析。结果:本次采用了查漏补种、健康教育、增加服务模式、加强督导、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建立部门联合的长效机制等综合性措施。现场共调查适龄儿童400名,其中常规儿童300名,留守儿童93名,外地来怀临时居住儿童7名,常规儿童和留守儿童"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7.33%和94.62%,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校2=0.89,P〉0.05)。调查显示,实施干预免疫对策与措施后,留守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也与常规儿童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而留守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在干预免疫对策与措施实施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取的留守儿童免疫预防干预措施对策是切实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免疫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怀远县135名小学生白喉免疫水平测定怀远县卫生防疫站(233400)花高荣,陈淑红,张文辉,王福明,陈庆,李玉珍,王玲为了解我县小学生白喉免疫状况,有计划地制定免疫措施,我们于1993年10月随机抽样对我县城关小学一年级135名学生(试验前尚未予以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怀远县人群钩端螺旋体感染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病原学、流行病学方法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自然人群感染率流行季节高于非流行季节(9.00∶0.96),均为黄疸出血群。宿主动物鼠种构成较以往发生明显改变,黑线姬鼠占84.02%,鼠密度秋季高于春季(10.54∶8.63),鼠带菌率秋季高于春季(24.53∶4.54),感染菌群与人一致。结论怀远县钩体病流行菌群由1970年代波摩那群更迭为黄疸出血群。主要带菌宿主动物由猪改变为黑线姬鼠,鼠感染菌群更迭与人感染情况吻合。今后应加强宿主动物调查和人群钩体病疫情调查研究,掌握流行动态,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治对策,防止黄疸出血群钩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