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ASD的临床诊断和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1例ASD儿童的孤独症诊断会谈量表(ADI-R)分析感觉异常情况;孤独症教育心理评核(第三版)(PEP-3)评估各方面能力;中国韦氏幼儿智力测试(简称智测)或Gesell量表评估智力或发育商,孤独症儿童进食行为量表(BAMBI)评估喂养问题;并分析感觉异常的相关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结果 无感觉异常组23例(19.0%),轻度感觉异常组(简称轻度组)64例(52.9%),重度感觉异常组(简称重度组)34例(28.1%)。轻度组和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8.042,P<0.01),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轻度组(P<0.01)。在ADI-R中,无语言能力儿童重度感觉异常组A部分(社会互动异常)(19.59±4.67)和B部分(沟通异常)(12.36±1.76)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15.79±1.94、9.86±3.34,F=3.032、5.190,P<0.05),且重度组B部分(沟通异常)高于轻度组(10.79±2.32,P<0.05)。在PEP-3中,轻度组和重度组个人自理百分比得分均低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641,P<0.01)。三组间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MBI评估显示,轻度组和重度组食物谱狭窄得分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χ2=6.806,P<0.05)。无语言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ADI-R的A部分及B部分得分呈正相关(rs=0.260、0.359,P<0.01),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个人自理百分比呈负相关(rs=-0.252,P=0.005),与食物谱狭窄得分呈正相关(rs=0.224,P=0.013)。结论 81.0%的ASD儿童有感觉异常,重度组感觉异常的种类较多。感觉异常程度严重的ASD儿童,社交能力较弱,饮食问题更多。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不相关。感觉异常可能是ASD儿童社交能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喂养问题的现状及ASD儿童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ASD儿童喂养问题的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通过收集119例ASD儿童和185名正常儿童的进食行为量表(BAMBI)得分来比较两组在喂养问题上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男童的拒绝进食行为、食物谱狭窄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64±3.18 vs. 8.15±2.85,P=0.003;21.21±5.53 vs. 18.76±4.93,P=0.004;41.44±9.41 vs. 37.05±7.41,P=0.001),ASD女童的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明显高于ASD男童(12.17±2.25 vs. 10.58±2.60,P=0.029)。低功能ASD男童拒绝进食行为得分、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83±3.21 vs. 7.61±2.56,P=0.004;11.72±3.03 vs. 10.07±2.31,P=0.029;42.62±10.54 vs. 36.89±7.41,P=0.028)。ASD儿童中,拒绝进食行为得分与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与年龄、刻板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食物谱狭窄得分与刻板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男童较正常男童存在更多的喂养问题,低功能ASD男童的喂养问题可能受重复刻板行为影响,临床工作者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体化的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两种“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 (Hp)的根除效果。方法  10 3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 2组 :A组 5 8例 ,以奥美拉唑 2 0mg、克拉霉素 5 0 0mg加阿莫西林 10 0 0mg口服 ,2次·d-1,疗程 7d ;B组 45例 ,以奥美拉唑 2 0mg、甲硝唑 40 0mg加阿莫西林 10 0 0mg口服 ,2次·d-1,疗程7d。活动期溃疡患者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奥美拉唑 2 0mg ,1次·d-1,疗程 2~ 4周。抗Hp治疗结束 2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 A、B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 89.3 %和 84.1% ,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96.7%和 10 0 % ,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 .3 %和 11.1% ,两组间Hp根除率、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为P >0 .0 5 )。结论 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组成的两种“三联疗法”疗效相当 ,而甲硝唑因价廉、安全在临床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两种“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疗效。方法:10 3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 8例,以奥美拉唑2 0mg 克拉霉素5 0 0mg 阿莫西林10 0 0mg ,每天2次,疗程7天;B组4 5例,以奥美拉唑2 0mg 甲硝唑4 0 0mg 阿莫西林10 0 0mg ,每天2次,疗程7天。活动期溃疡患者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 0mg ,每天一次,疗程(2~4 )周。抗Hp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A、B两组的根除率分别为89.3%和84 .1% ;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6 .7%和10 0 % ;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 .3%和11.1%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与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组成的两种“三联疗法”疗效相当,而甲硝唑因价廉、安全在临床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高原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22例,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组116例,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10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心输出量、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降低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但以灯盏花素治疗组的效果更明显(P〈0.01),灯盏花素不减少心输出量,而复方丹参减少心输出量(P〈0.05),两组均对血气分析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别(P〉0.05)。灯盏花素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总有效率达96.55%,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的86.79%(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降低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及肺血管阻力,而不影响心输出量及血气分析,是治疗高原地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乘火车初次进入西藏地区的旅客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由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方向乘火车初次进入西藏地区的身体健康旅客440名(脱落24例),分别依次观察其在海拔2 800米、4 200米、4 600米、5 100米、4 500米、3 600米左右时的血压、心率、血氧...  相似文献   
7.
响应性高分子因其在纳米医药、检测诊断、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广泛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并对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能够对这些气体信号分子响应的高分子体系具有潜在的生物医用价值。本文简要概述了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信号分子响应性高分子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设计理念、响应机制以及在荧光成像、药物输运等方面的应用潜能。分析了现有气体响应性高分子体系存在的瓶颈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血压变化。方法:分别观察海拔2 800m、4 200m、4 700m、5 100m的人员159例、188例、176例、186例2年内的血压变化。结果:格尔木地区血压异常率达6.29%,西大滩地区血压异常率达11.17%,昆仑山地区血压异常率达16.48%,唐古拉山北段血压异常率达20.43%;不同海拔高度与格尔木地区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原地区对血压有明显影响,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血压异常率也升高,两者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的胃镜检查,确诊食管静脉曲张,随后在内镜下对曲张静脉进行急诊、择期单次或多次套扎,其中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急诊内镜下套扎术,46例进行择期内镜下套扎术。结果:8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有80例(90.91%)在套扎术后(2~3)周复查内镜,静脉曲张程度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急诊抢救止血成功率为95.23%,择期内镜下套扎术成功率100%。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不仅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止血方法,同时也是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