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神经质是4种与个体自我评价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1].Judge等[2]将这4种人格特质看作个体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的4个构成成分,他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4种特质之间都存在着高相关,并且4种人格特质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好的预测人类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目前尚未发现有研究考察过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差异化的倾向[1],农村贫困地区儿童面临更多的不利教育因素,这可能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个体应对不利环境的重要心理资源[2-3],尤其对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具有重要意义[4],比如对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来说,心理弹性可能是促进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变量,但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匮乏.  相似文献   
3.
胡炳政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341-2345
目的 考察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应激、抑郁、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于2013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5所高校的850例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施测大学生休闲活动参与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性、低年级、理科、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大学生分别较女性、高年级、文科、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大学生参与了更多的休闲活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运动锻炼、听音乐、自主学习、唱歌跳舞等休闲活动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与幸福感呈正相关(P<0.05);无事可做、睡懒觉、兼职打工等休闲活动与应激、抑郁呈正相关(P<0.05),与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回归路径分析显示,无事可做(β=0.12)、兼职打工(β=0.09)对应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学习(β=-0.16)、运动锻炼(β=-0.09)、听音乐(β=-0.08)、郊游旅游(β=0.11)、无事可做(β=0.15)及聚会聚餐(β=0.08)对抑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唱歌跳舞(β=0.14)、听音乐(β=0.12)及无事可做(β=-0.15)对幸福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休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路径不同。运动锻炼、自主学习、听音乐3项休闲活动越多大学生抑郁水平越低,唱歌跳舞、听音乐2项活动越多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越高。无事可做、郊游旅游、聚会聚餐、兼职打工4项休闲活动参与越多越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初一学生休闲活动参与频率与其心境状态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基于短时程追踪研究设计, 采用心境状态量表与自编休闲活动参与状况调查问卷对200名初一学生进行间隔一个半月的重复测量, 采用相关分析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初一学生总体休闲参与的前测可以显著预测精力、自尊感后测, 而精力前测与自尊感前测对总体休闲参与后测无明显预测作用;健身锻炼、唱歌跳舞、逛街购物等3项休闲参与前测可以显著预测自尊感后测, 而自尊感前测对上述三项休闲活动后测无明显预测作用;其它13项休闲活动参与程度与心境状态之间无明显前后测预测关系。结论 初一学生休闲活动参与对其积极心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与多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寻求各领域生活满意度的保护性因素。方法 对分层随机抽取的300名青少年学生施测了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与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总体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P<0.001),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的年级、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生活满意度总体的预测力为24.6%,其对生活满意度各维度的预测力在10.5%到19.9%之间。 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是青少年各领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大学生休闲满意度与应激及抑郁的路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法抽取的1 000名大学生填写了大学生休闲满意度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评抑郁量表与基本信息调查表;采用积差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建模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休闲满意度总分[(3.63±0.78)分]对应激(β=-0.30,t=-8.81)及抑郁(β=-0.05,t1=-5.69,t2=7.54)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休闲放松满意度得分[(3.80±0.89)分]既可以直接影响抑郁(β=-0.18,t=-3.28)也可以通过应激间接影响抑郁(β=-0.06,t1=-6.53,t2=7.28),休闲交往满意度得分[(3.51±0.82)分]对抑郁及应激均无明显作用(t<2),而休闲超越满意度得分[(3.56±0.85)分]仅直接影响抑郁(β=-0.15,t=-2.75)而对应激无明显作用(t<2).结论 大学生休闲满意度的不同维度对应激及抑郁的影响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编制大学生休闲满意度问卷.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描述大学生休闲满意度的项目并构想维度,编制问卷初稿.通过对400名大学生施测问卷初稿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项目.对另外350名大学生施测问卷定稿与效标问卷,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休闲满意度问卷由放松满意度、交往满意度与超越满意度三因子构成,三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8.956%.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86,0.85,0.84,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6,0.83,0.8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因子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指数:x2/df=1.74,NFI=0.88,NNFI=0.93,CFI=0.94,GFI=0.93,AGFI=0.91,IFI=0.94,RMSEA=0.048.问卷总体及各因子与自由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0.30,P<0.01).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休闲满意度问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农村高年级小学儿童休闲活动参与特点及其与多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河南省3所农村小学的250名五~六年级儿童施测了青少年多维生活满意度量表、休闲活动参与问卷与基本情况调查表。结果 半数以上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在多数休闲活动上的参与水平为每月1次及以下;农村高年级小学生休闲参与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留守经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兴趣活动小组、课外学习等8项休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力达到统计显著水平,且主要对友谊与学业两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解释作用。结论 恰当休闲对农村小学生多个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炳政  李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07-2007,2010
目的:考察大学生防御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取136名大学生施测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结果:不成熟防御方式与多数自我价值感因子有显著负相关(P〈0.05),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与自我价值感的各因子均无明显相关,掩饰因子与自我价值感的多数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低自我价值感者倾向于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高自我价值感者倾向于低掩饰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差异化的倾向[1],农村贫困地区儿童面临更多的不利教育因素,这可能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个体应对不利环境的重要心理资源[2-3],尤其对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具有重要意义[4],比如对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来说,心理弹性可能是促进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变量,但目前相关研究却很匮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