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掌握上海地区蜚蠊消长动态,了解不同生境的虫情变化规律,1988年我们对上海地区的蜚蠊活动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全年共投放粘纸盒4308盒次,共捕获蜚蠊5013只,平均密度指数1.16只/盒。不同场所蜚蠊密度指数分别为:居民户0.46只/盒,饮食店1.20只/盒,宾馆饭店205只/盒。3种场所蜚蠊活动高峰时期为8~10月份,高峰平均密度指数为2.63只/盒。捕获的5013只蜚蠊,其中由居民户捕获879只,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2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术前1~3d行64排CT心脏成像检查,并将CT导入有Carto-Merge的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Carto-Merge指导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arto-Merge整合误差为(1.8±0.62)mm,使用Carto-Merge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8±28)min,X线曝光时间为(26±11)min。随访1~6个月,20例均无PAf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arto-Merge技术可有效地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正> 上海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长年气候温暖,适于蜚蠊活动繁殖。为了掌握上海地区蜚蠊的季节消长动态,了解不同生境的虫情变化规律,我市于1986年6月起,开展了蜚蠊监测工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长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资料,术中采用单导丝双弯塑形技术,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观察起搏导线置入成功率,随访置入术中及术后参数、心功能、导线脱位率、心脏穿孔等指标。结果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成功475例,占98.96%。平均随访(28.4±11.5)个月,随访过程中,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参数与术中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患者发生导线脱位,并再次置入成功。无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病例,且心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成功率高,长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84年8月、10~11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海市8个县、6个区捕获的啮齿类和食虫目,除宝山、崇明两县和6个区未检出EHF带毒动物,其它6个县均发现EHF带毒动物,其中发现5个县褐家鼠、2个县黑线姬鼠、黄胸鼠和鼩鼱肺组织携带病毒抗原,用EHF病人双份血清检阳性肺组织抗原具有特异性,证实了本市EHF的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