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24位点MIRU-VNTR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评价.方法 应用欧盟推荐的24位点MIRU-VNTR分型方法,将本次分型结果与MIRU-VNTRplus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应用BioNumerics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77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47种基因型,其中299株分为69个基因簇,另278株表现为独特的基因型.MIRU31、Qub11b2、Qub26、Qub4156c、Mtub21、MIRU20和MIRU26七个位点对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辨力较高,另17个位点的分辨力较低,其中MIRU24位点分辨率为0.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MIRU-VNTR分型具有良好的多态性,且该地区以现代型结核分枝杆菌为流行优势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南市农村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西藏自治区农村环境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于2015—2017年对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桑日县及琼吉县共4个县农村土壤蛔虫卵进行监测并了解当地环境卫生状况。每年采集土壤样品79份,共计237份。结果 2015—2017年当地土壤蛔虫检出率为17.3%(41/237),活蛔虫卵检出率为12.7%(30/237)。各年度之间蛔虫卵(χ~2=1.121,P0.05)、活蛔虫卵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64,P0.05)。不同高海拔地区(3 001~3 500 m,3 501~4 000 m,4 001~4 500 m)土壤蛔虫卵(χ~2=0.037,P0.05)及活蛔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0.05)。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经费健全、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地区蛔虫卵的检出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壤质地对蛔虫卵和活蛔虫卵检出无影响。结论西藏山南市农田土壤蛔虫卵和活蛔虫卵检出率较高,应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大环境卫生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改善山南农村环境卫生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措施经验。方法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培训,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结果预检筛查发热患者2453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40例,占5.7%;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未发生感染,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结论发热门诊的布局、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2020年0~5岁健康儿童中人肠道病毒的流行和分布。方法粪便标本取自2020年中国西藏自治区574名0~5岁的健康儿童。使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对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 采用逆转录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根据测定的序列进行肠道病毒分子分型。结果 574例样本中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核酸阳性89份(15.98%), EV-B检出最多, 检出率为10.98%, EV-A和EV-C检出率分别为3.66%和0.87%, 未发现EV-D。共鉴定出17种血清型, 主要血清型为E11(7.67%), 其次为EV-A71(1.74%)。各年龄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呈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逐渐降低的现象, 0岁和1岁组感染率分别为23.4%和25.0%, 而在5岁组感染率降为最低, 仅为5.8%。结论西藏自治区健康儿童粪便样本EV病原谱中以EV-B为主。序列分析提示了西藏自治区EV流行的广泛性及多样性, 以EV-A71和E11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对高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1—12月于拉萨市辖区4所县级医院就诊的SAP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管理(常规门诊复诊),观察组在常规心绞痛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藏药方剂中常用的4种金属矿物类药物的传统藏药炮制工艺开展综述,为传统藏药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服务。采用文献法、综述法、实践笔记等方法阐述藏药炮制学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诠释黄金、白银、铜、铁四种金属药物的炮制目的、方法、工艺及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着重说明金属药物的特殊炮制工艺焖火烧法的工艺流程。藏药炮制的目的是减毒增效,不同药物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炮制方法。通过对4种常用金属矿物类藏药炮制工艺的详细叙述,为预防藏药金属中毒、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24只。模型组、血必净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重症SAP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制模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血必净4 m L/kg。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模拟上述操作,但不注射药物。模型组、血必净组于制模3、6、12 h随机取大鼠8只,假手术组同时间各取大鼠8只,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取血后处死,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p-STAT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期,且制模12 h明显高于制模3、6 h(P均<0.05);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同期(P均<0.05)。肝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血必净组肝损伤程度重于假手术组,但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肝脏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血必净对重症SAP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状况,对比采取包括血液透析在内的综合治疗取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6例,患者平均年龄43. 7岁,男性占54. 3%,尿素氮下降率达标患者占91. 3%。参照国内相关专家共识给予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合理使用铁剂及其他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者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贫血相关临床指标,应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标准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状况。比较开始透析时和规律透析6个月后的贫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患者体力活动状况评分。记录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情况。结果开始透析治疗时,患者的红细胞数为(2. 79±0. 55)×10~(12)/L,血红蛋白为(85. 67±18. 06) g/L,血细胞比容为(25. 98±5. 12)%,血红蛋白达标比率仅为21%。规律综合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红细胞数为(3. 58±0. 45)×10~(12)/L,血红蛋白为(109. 78±14. 66) g/L,血细胞比容为(33. 05±3. 98)%。血红蛋白达标比率升至78. 3%。患者体力及活动状况亦得到改善,通过ECOG评分显示:0级至4级例数在开始透析是分别为0例、11例、26例、8例、1例,至透析6个月时,0级至4级例数分别为5例、32例、7例、2例、0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患者维持治疗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平均用量为(8 348±3 136) IU/周,EPO抵抗指数为11. 26±5. 55。结论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的贫血状况更为突出,通过药物、透析、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贫血状况可以显著纠正。高原地区应更为重视尿毒症患者的贫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