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生产的各种原油,包括页岩油和天然原油的致癌性问题尚未深入研究。为此,将国外部份有关石油致癌性和炼油厂癌症死亡率的调查研究报告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关于石油的致癌性问题 Ogston(1871)、Bellat(1878)报道了从事石蜡生产能引起皮肤癌,以后的研究发现:石蜡工人患皮肤癌并非接触石蜡本身所引起,而是工人在石油中提制石蜡时接触石油的致癌物所致。1922年Southam和Wilson报道用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某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抚顺炼油厂职业性皮肤癌的调查结果。1959—1984年间,在该厂石蜡车间253名队列人员中,共观察到8例皮肤癌,他们全是石蜡车间的榨蜡工人。在这篇报告中,榨蜡工皮肤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是101/10万,标化发病比(SIR)是129,标化死亡比(SMR)是354.6。SIR和SMR两者与正常人群比较都有明显的超出(P<0.01) 报告中同时分析了这些病人的有关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60年代后开始开发和生产天然原油,但对其致癌性尚未深入研究。国外对天然原油及其不同馏份油的致癌问题已在动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证实天然原油亦含有致癌物,而且原油的这种致癌性可以随着石油高温裂解形成新致癌物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某页岩油炼厂6,285名男性职工的恶性肿瘤作了追访调查。结果表明:该厂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升高,其危险度是全国的1.45倍(P<0.01),其中肺癌尤为突出,是全国的2.5倍(P<0.01)。其高发人群是接触组中的原油车间及检修车间工人,危险度是全国一般人群的3.5倍(P<0.01),且其死亡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上升,显示其一定职业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5年Müller提出用酸性a-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可以区分T、B淋巴细胞以来,国外很多学者相继作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近年国內有关这方面的报导也渐见增多。本文通过对31例胃癌病人末稍血的ANAE染色,同时应用皮肤  相似文献   
6.
我厂1974年发生一起92人急性氨中毒事故。我们对中毒患者进行了8年随访观察,其中9例存留不同类型的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9岁。既往除2例有肺结核史目前肺部有陈旧性结核灶外,其余均无呼吸道疾患史。9例后遗症中,计有慢性咽喉炎3例;慢性气管及支气管炎6例。在6例气管、支气管炎中,3例合并肺气肿,2例伴发支气管扩张症,2例为中毒性肺硬变。  相似文献   
7.
对53例早期胃癌病人采用内窥镜刚果红试验法(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测定其胃泌酸区范围的大小,并对照观察了该组早期胃癌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所见,从中探讨泌酸区范围与早期胃癌的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以及癌瘤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3例早期胃癌病人在手术前作了胃内窥镜检查,并经纤维胃镜向胃粘膜喷射0.3%刚果红及5%碳酸氢钠溶液使胃粘膜着色。给病人肌注四肽胃泌素(tetragastrin)促使胃酸分泌。从内窥镜中可见,泌酸区的粘膜由于胃酸作用转变为兰黑色,称去色区(discolored area),无胃酸分泌部分颜色不变,称非去色区(nondiscolored area),根据去色区范围大小,把泌酸区分为“大”、“小”、“无”三型。“大”,指胃体部几乎  相似文献   
8.
约三十年前,Jacobson和Lorenz实验证明:在给小鼠作致死量照射时,如果保护小鼠的脾脏,或其后给小鼠输注骨髓,对小鼠有保护作用。以后又证明这种保护作用是由于输注的骨髓细胞能在受体中定居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很快引用到人体上来,但是由于当时对人体组织相容性类型(Histocompalibility typing)的知识缺乏,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早期努力多半失败。近10多年来,由于对人体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