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协同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共分离出128株菌,其中G-杆菌61株,占47.65%,真菌48株,占37.50%,G 球菌19株,占14.8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73.00%,肺炎克雷伯菌为55.13%。结论ICU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病原菌或多种菌混合感染,且分离菌易呈多药耐药性,临床治疗较棘手,因此应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Th1/Th2亚群与感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型/2型免疫模式(Th1/Th2)最初是由Parish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这个概念与传统的1~4型过敏反应无关。Parish在研究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时得出结论:在一个免疫反应中,抗原物质的量固定时,生成抗体的水平与产生细胞介导的免疫水平呈反比。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发现T淋巴细胞由两个主要亚型组成:辅助型T淋巴细胞(T helper,Th)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T cytotoxic lympho-cyte,Tc)。Th表达膜蛋白CD4 ,主要功能是诱导B淋巴细胞生成抗体;而Tc表达CD8 膜标志物,它的主要功能是介导对细胞内病原体感染的自体细胞的细胞溶解作用。1986年,在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大肠埃希氏菌医院分离株进行ESBL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分型研究。方法 应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确定大肠埃希氏菌907菌株。对其进行ESBL的产生再行13种抗菌素的耐药分型研究。结果 用3种测定907例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阳性率为9.6%和12.5%,经PFGE图谱证实神经外科流行A型菌株,呼吸和肾内科流行B型菌株,其他各型呈散在分布。结论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和屏障护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5.
6.
我院为贯彻卫生部颁布的全国施行的消毒管理条例,按照条例中卫生监测标准的条文规定,1991年成立了感染监控科,并试行逐月监测工作。现将1991年开始至今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1 监测对象 心外ICU病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等科室进行逐月定期监测。门诊部、其它病房为抽查,定期为全院紫外线灯进行强度测定。2 监测方法 (1)物表监测。每月对全院各病房进行物体表面(诊室桌面、诊查床、水龙头、门把手等)、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20个Ⅲ级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其中10个手术室作为对照组;每间手术室按手术区采样60份,周边区80份.结果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自然菌平均菌落数(8.62±4.53)个,周边区(6.15±3.87)个,手术区空气中自然菌数量显著高于周边区(P<0.01),且随着手术室人数和手术时间的增加,沉降菌平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Ⅲ级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细菌数量呈规律变化,手术间人员的活动及人员数量是影响沉降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邻苯二甲醛消毒剂(OPA)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安全、高效、广谱的消毒剂,是戊二醛最理想的替代品.为了解该消毒剂的杀菌功能,我们进行了微生物杀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准种的多样性及动态变化过程,探讨其与病程进展的关系及感染慢性化的原因.方法 应用异源双链泳动技术(HMA)研究在干扰素治疗压力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准种的变化.结果 慢性HCV患者无论对干扰素应答情况如何,其体内HCV准种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无应答者体内HCV准种的异质性发生了明显改变;治疗前占支配地位的准种株群在不同感染者体内的比例并不相同,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不断有新的异质性程度更高的准种株出现,打破原有的平衡比例.结论 慢性HCV患者对干扰素治疗有无应答,取决于变异株的异质性程度,而不是变异株数量.在干扰素治疗压力下,原来宿主与病毒之间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耐药的准种株被选择出来,占据支配地位,是导致感染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