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在ICU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378例患儿,观察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与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56%;共检出细菌31株,主要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与大肠埃希菌,均占16.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入住ICU天数、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ICU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的分布,并与早发型VAP作一比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103例VAP患者,按照发生VAP的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比较两者在临床特征、病原学及预后的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早发型VAP组79例患者痰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为73.4%,分离出病原菌7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6.4%、15.1%、15.1%、13.7%;迟发型VAP组24例患者痰培养阳性20例,阳性率为83.3%,分离出病原菌3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1.2%、18.2%、18.2%、12.1%;两组患者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5d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SⅡ评分高及发生ARDS的患者发生迟发型VAP的概率更高,鉴于迟发型VAP患者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临床可能更需要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管理。方法: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呼吸机应用、气道管理、呼吸监测、镇静剂应用等在治疗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32例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有3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5~16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痊愈出院;2例分别因重度颅脑损伤及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护理中加强呼吸管理是利用机械通气内固定成功救治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枷胸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模式参数调节及撤离。方法:总结1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连枷胸合并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其中13例经机械通气4-14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5-13d后出院;3例死亡病例分别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结论:连枷胸如有机械通气指征,应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模式可选用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V(压力支持),宜选择偏高潮气量(10-12ml/kg),PEEP(呼气末正压)有利于病情恢复。浅快呼吸指数(f/VT)是目前撤机最有预测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正>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在全世界范围内,脓毒症是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2-3])。脓毒症起病凶险,病死率高,不仅消耗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更威胁着人类健康。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美国,仅2011年脓毒症的医疗支出就超过200亿美元,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丁香开胃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和帮助。方法:将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符合条件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4),治疗组予鼻饲吗丁啉混悬液,复方丁香开胃贴外贴神阙穴,对照组仅鼻饲吗丁啉悬液,余治疗均相同,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血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了解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血清CCK水平均下降,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但血leptin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丁香开胃贴贴敷神阙穴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并有效减少消化道并发症,血清CCK可能参与这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和临床疗效,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 65例严重肺挫伤随机分为三组,即小剂量组(A组,n=22,甲基强的松龙针80 mg/d),中等剂量组(B组,n=22,甲基强的松龙针500 mg/d),大剂量组(C组,n=21,甲基强的松龙针1 000 mg/d),治疗期3天,检测入院后治疗前、第4天、第7天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β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B、C两组中TNF-α在治疗第4天始,IL-6在第7天始受到明显抑制,较A组同期有显著下降;B、C两组与A组比较血气分析指标改善,ARDS发生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B、C两组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中等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严重肺挫伤具有良好疗效,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但更高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未见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设同期非脓毒症的危重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24h外周血CD3+(CD3阳性淋巴细胞)、CD4+(CD4阳性淋巴细胞)、CD8+(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改变情况,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以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值均低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处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显著降低,且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存活组,表明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损害,且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值愈低,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