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优化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筛查方案,制定Anti-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方法收集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ELISA筛查Anti-TP反应性标本249份,经TPPA法确证以及3个月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Anti-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 249份Anti-TP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89份,不确定16份,此105名献血者作暂时性屏蔽;阴性144份,这部分献血者可以归队。任1种ELISA反应性标本中有2份为TPPA阳性,其S/CO值均≥1。符合归队的献血者追踪到61人,TPPA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完善了一个适合兰州地区初筛Anti-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的筛查方案和归队流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站及其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多数血站已将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BIS(Blood information system,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而LIS与BIS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方位的对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实施管理。本文简要介绍了LIS与BIS的无缝连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反应性人群的结构,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制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收集兰州市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并收集兰州市与省内3家血站(东部、西部、中部各抽取1家)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兰州市299 969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59%,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民族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州市与省内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人群相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民族的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无偿献血者中,学历较高的、18~30岁、学生、医务人员、汉族人群是全省招募安全固定献血者的重点对象;开展梅毒抗体联合筛查策略,拟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人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Ⅱ)在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状况,分析本地区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输血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机抽取2017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14 686人进行HTLV-Ⅰ/Ⅱ病毒抗体筛查,反应性标本送检至卫生部临检中心做补充实验鉴定。结果初筛检出6例HTLV-Ⅰ/Ⅱ反应性标本(0.041%),经确证1例阳性(0.007%),所有阳性者累计献血1次,献血方式5名个人自愿,1名团体献血。结论本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Ⅰ/Ⅱ感染者,对献血人群更大规模的HTLV-Ⅰ/Ⅱ筛查,实现献血者信息资源共享化,有效预防本地区输血传播HTLV。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甘肃省14个血站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以提高血液检测的工作效率。方法通过采用LiswellV1.2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US),并与血站信息系统(BIS)的连接,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化管理。结果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由手工整理录入BIS的模式转变为由US自动从检测设备获取并传输至BIS的模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结论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省实施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基础,但实验室信息系统需要不断改进,以保持其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推进,兰州市献血模式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之初的计划无偿转变为街头自愿无偿,采血工作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街头流动采血已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高质量的流动采血活动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首要环节,这也是广大输血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程度地加深,通过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well),对血站实验室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实现了血站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推进血站实验室全程自动化,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甘肃省血液中心检测实验室充分利用两种管理软件的分工和无缝链接,在标本管理、结果判定、设备管理、记录制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其S区基因的特征,探明本地区实行核酸筛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HBV感染的监测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持续改进血液筛查方法,降低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到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进行HBsAg筛查,将HBsAg(+)标本进行中和试验,对中和试验阳性和HBsAg(-)/HBV DNA(+)标本进行核酸提取,然后按照HBV/HCV/HIV-1 3项目分项做核酸病毒检测,再对HBV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做S区基因分型,运用Mega 5.0将HBV S基因分型的结果做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S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结果本次共筛查108 244份血液标本,HBsAg阳性率为0.34%;NAT检测108 045份,共有HBV DNA反应性标本32份,流行率为1∶3 376 (32/108 045);中和试验有63份标本检测,其中40份为阳性,中和阳性率为63.5%。40份中和试验为阳性的标本中,26份标本成功测通S区基因,其分型结果为C型26例;32份HBV DNA反应性标本中,11份成功测通S区基因序列,其分型结果为C型9例、D型2例。分析ELISA与NAT之间在S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发现主要的突变位点是sV126 L/T/I,sT148L/V,sC149F/V,sA159G/D,sR160D/K和sW163/G/R,而sV168A/K位点可能是本地区的潜在突变位点。结论兰州地区献血者HBV S区流行株C和D,以C基因型为主,其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这些变异受基因型的影响,这些变异序列为血液筛查策略和筛查试剂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