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癌术中留置金属导芯硅胶鼻肠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贲门癌患者术中留置金属导芯硅胶鼻饲管,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术前及术后第10天,分别测量体重,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及肝肾功能,观察肠内营养的副作用.结果全组鼻饲管留置时间平均15.2 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明显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术后无明显的体重丢失,未见需要终止治疗的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具有符合生理、减少医药费用等优点,该置管方法安全、简便,达到了加强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可列入术后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人群中食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与食管癌的关系,作者对43例食管癌病人和170例正常人的食管、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纤支镜活检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对食管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形态及致病性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正常人群中食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25.3%,食管癌病人的感染率为90.7%;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食管上皮细胞则发生变性、坏死和增生。作者认为,食管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内窥镜下所见与食管鳞癌相似,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55.3%(2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34.4%、20%。结论食管腺鳞癌和食管鳞癌相比恶性程度高,病变发展快,预后差,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初次诊断即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7例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7.4个月,较同期非手术治疗的157例同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20.0个月长。结论部分经选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纵隔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无症状,本院从1997年至2010年间共手术治疗纵隔肿瘤73例,均经病理确诊,本病多系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X线胸片、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除恶性淋巴瘤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甲状旁腺囊肿非常少见,位于胸骨后纵隔内的纵隔型甲状旁腺囊肿更是少见。我们报道1例纵隔型甲状旁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资料一起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和治疗的47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的1.1%(47/4189).其中食管类癌5例.食管小细胞癌42例(其中局限期40例。广泛期2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8例接受术后化疗.4例接受术后放疗,3例予以术后放化疗。类癌和局限期小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5(10.0~168.0)个月和13.0(4.7~21-3)个月。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少见.宜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贲门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正常人和良性胃十二脂肠疾病患者的贲门区、胃体小弯和胃窦部的粘膜活检组织和17例贲门癌患者的癌灶、癌旁、胃体小弯和胃窦部的活检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用PCR的方法对贲门癌标本中多种Hp基因进行扩增.结果:①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癌患者胃内Hp的感染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②贲门癌灶及癌旁组织内Hp的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70.6%和88.2%;③癌灶Hp-PCR阳性率为75.8%.结论Hp的持续感染与慢性活动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癌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局限性转移一词,源于英文oligomet—astases(也有称作oligo—recurrence),是指乳腺癌患者发生了区域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的细小转移或复发。严格地说,是指局限于单一组织器官的单一转移灶,约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3%~4%。虽然乳腺癌局限性转移与广泛性转移(widespread)癌同属晚期乳腺癌的范畴,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效果却很不相同。经过适当的针对性治疗,部分乳腺癌局限性转移患者可以获得相当长的时间生存,甚至“治愈”。然而,有关乳腺癌局限性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还未引起广泛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国外只有少量的研究,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乳腺癌局限性转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合并严重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意义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42例合并严重肺结核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除率95.2%(40/42),术后发生并发症12项次,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1/38)、44.1%(15/34)、24.0%(6/2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合并严重肺结核仍有一定的外科治疗价值,但须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