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麻醉平稳,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 围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脑供血,注意脑保护.  相似文献   
3.
柯敬东  魏威  田鸣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53-1055
目的探讨术毕应用芬太尼对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45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成F1、F1.5和F2三组,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给予芬太尼1、1.5和2μg/kg,评定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的不良事件。结果F2组的VAS显著低于F1、F1.5组[(0.2±0.4)分vs.(2.1±1.2)分和(1.2±1.2)分](P<0.05);F2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F1和F1.5组[(4.5±0.5)分vs.(3.1±0.3)分和(3.2±0.6)分](P<0.01)。F2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1.5±0.5)min,(19.5±1.5)min和(24.0±2.1)min,显著延长于F1组的(10.9±3.1)min,(12.2±3.1)min和(15.2±4.8)min和F1.5组的(11.9±3.2)min,(14.3±4.4)min和(16.7±4.5)min(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0min应用1或1.5μg/kg芬太尼可减轻雷米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显著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从细胞生化方面来探讨七氟醚和安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七氟醚组和安氟醚组,每组各10只。全心缺血30分钟,再灌注30分钟。结果:缺血前给予1MAC的七氟醚或安氟醚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蛋白的释放量,降低心肌细胞内钙聚集,保护了心肌SOD的活力。结论: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 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 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对肝移植病人术中各个阶段血管外肺水(EVLw)的监测,了解其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影响EVLW的因素.方法 24例因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左侧肱动脉穿刺并置入5F热稀释导管,连接到PiCCO监护仪,监测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末、无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记录上述各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EVLW术前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术中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ITBV呈正相关(r=0.822,P<0.05).结论 肝移植病人术中EVLW变化轻微;肝移植术中EVLW明显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循环血容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膀胱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及咪达唑仑组(ESM组),每组40例。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ESM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和咪达唑仑0.02 mg/kg,3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 mg/kg。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BIS达60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注射痛、呼吸抑制、体动、肌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P组的MAP和HR明显低于E组和ESM组(P0.05)。与P组相比,E组和ESM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例数均减少(P0.05)。而E组体动,肌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P0.05)。ESM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麻醉在老年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病态肥胖患者胃减容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医院病案系统,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的369例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麻醉相关资料,男139例,女230例,年龄18~60岁,BMI>35 kg/m2。根据拔管地点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非延迟拔管组(手术室拔管,ND组)和延迟拔管组(非手术室拔管,D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吸烟史、术前合并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出入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延迟拔管的患者有109例(29.5%)。D组男性比例、体重、理想体重、BMI、吸烟史比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比例、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高于ND组,年龄明显大于ND组,呼吸暂停时间明显长于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增加(OR=1.045,95%CI 1.004~1.087,P<0.05),BMI增大(OR=2.020,95%CI 1.185~3.442,P<0.05)、合并高血压(OR=3.284,95%CI 1.379~7.824,P<0.05)和AHI升高(OR=1.072,95%CI 1.052~1.093,P<0.001)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态肥胖患者体重增加、BMI增大、合并高血压和AHI升高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麻醉机是麻醉医师必用的医疗设备,其种类、型号繁多[1]。HEYER麻醉机Narkomat型在众多麻醉机型中很有特点,为操作、监控和半封闭吸收式缓冲性麻醉系统,也可在低流量麻醉气体技术下进行全封闭系统操作。该麻醉机系统充分强调人机和谐、工程设计以及安全、易操作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肿瘤时和肿瘤切除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人工气腹前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在人工气腹后20min、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HR)较插管后明显增快(P<0.05)。与手术开始前比较,开腹组患者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使用降压药、升压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所承担的风险与开腹手术相似,但创伤小,住院天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