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脑栓塞是中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主要疾病,困扰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脑栓塞临床分期包括急性发作期、进展期、恢复期,应对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脑栓塞三个不同临床分期的护理工作,为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病情恢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观察老年女性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的肛提肌裂孔和耻骨内脏肌的变化,为老年女性的盆底形态学观察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方法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对65例老年女性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获得盆底横断面声像图,观察肛提肌裂孔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的形态改变并进行参数测量。分别测量肛提肌裂孔横径(N)、前后径(M)、面积(A)、耻骨内脏肌厚度(C)和肛提肌左右支的夹角(γ)。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肛提肌裂孔的结构,POP组,SUI组静息及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老年女性的盆底解剖结构;可用于评估耻骨内脏肌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132例经产后诊断为胎盘早剥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妊娠并发症。结果 超声检出胎盘早剥48例,检出率36.36%(48/132),漏诊率63.64%(84/132)。胎盘早剥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增厚29例、胎盘实质回声异常16例、胎盘后方回声异常9例、胎盘边缘回声异常6例、胎盘胎儿面回声异常4例、宫壁与胎膜间回声异常2例以及羊水池内回声异常7例;主要并发症为剖宫产、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重度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经超声检出胎盘早剥者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超声未检出者(P均<0.05)。结论 胎盘早剥产前超声检出率低;超声检出胎盘早剥者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在早孕期(孕11~13+6周)双胎妊娠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早孕期超声筛查的196名双胎孕妇,判断其绒毛膜性及羊膜性,测量胎儿头臀长及颈项透明层(NT)厚度,系统检查胎儿结构,检查胎儿是否存在结构畸形,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196名双胎孕妇中,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DCDA)双胎149名,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MCDA)双胎43名,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MCMA)双胎4名。超声筛查共发现36名孕妇存在异常胎儿,包括DCDA双胎30名,MCDA双胎4名,MCMA双胎2名。DCDA双胎中异常胎儿30胎,均为双胎之一异常,其中1胎为多发畸形(脊柱及双下肢发育异常),1胎可见颈部水囊瘤,25胎停止发育,3胎NT增厚。MCDA共检出异常胎儿6胎,1胎双胎之一为无心畸胎;1胎双胎之一颈部水囊瘤形成;双胎中1胎胚胎停育,另1胎颈部水囊瘤形成;双胎均停止发育。MCMA双胎中,1胎双胎之一脑膜脑膨出,另2胎为胸腹连体双胎。结论 早孕期超声检查对于确定绒毛膜性和羊膜性双胎以及筛查胎儿严重结构畸形和双胎特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桥本病及其合并症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桥本病及其并发症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7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桥本病患者应用常规二维高频探头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回声、部分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清甲状腺内分泌水平测定,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弥漫低回声型伴网格样带状高回声22例(31.4%),弥漫小低回声结节型15例(21.4%),散在结节型9例(12.9%)。病理上均因淋巴细胞浸润范围,分布不同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不同而致声像图表现有所不同,合并甲状腺瘤14例(20.0%),甲状腺癌6例(8.6%),其他4例(5.7%),血流丰富21例(61.8%),Tg,Tm增高33例(71.7%),血流丰富程度与T3、T4及Tg,Tm水平无关,与TSH及甲状腺大小有关,结论 桥本病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需结合临床,甲状腺功能或穿刺活检方能提高确诊率,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或直肠指检(DRE)有结节或经直肠超声发现有异常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6针系统活检加异常区域处1~2针活检。结果36例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占55.6%,前列腺癌9例,占25%,前列腺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占11.1%,前列腺良性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性改变3例,占8.3%。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低血糖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207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的血糖正常的早期新生儿207例为对照组。结果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妊娠期糖尿病为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207例病例中,合并单一危险因素的有29例(14.01%),2种危险因素45例(21.74%),3种61例(29.47%),4种37例(17.87%),5种17例(8.21%),6种6例(2.90%),7种5例(2.42%);中、重度低血糖患儿(分别为142例、27例)中正常体重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0.70%、44.44%,低出生体重的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39.44%(56例)、48.15%(13例)。结论 (1)高危因素数量与低血糖发生率呈非正相关;(2)出生体重可能与低血糖严重程度有关;(3)加强有高危因素患儿的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纠正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产前超声监测方法对双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超声监测方法,综合评估是否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等单绒毛膜双胎(MC双胎)特有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分期、分型和监测;随访至妊娠终止。结果81例双胎妊娠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 )40例出现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双胎生长不一致1例;38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出现TTTS 4例,sIUGR 2例,双胎之一唇腭裂畸形1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3例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并发双胎之一无心畸形1例,联体双胎1例。DCDA并发症明显小于MC双胎并发症(P<0.05)。DCDA双胎丢失率1/80(胎),MC双胎丢失率11/82(胎)。DCDA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MC双胎胎儿丢失率( P<0.05)。产前超声监测与终止妊娠结果100%符合。结论早孕期诊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6孕周的 MC双胎每2周监测1次,可早期诊断并发症;对≥26孕周的 TTTS及sIUGR在超声严密监测下选择分娩时机,可提高MC双胎围生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现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IG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IG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6年4月至2011年9月间,我院共收治21例女性慢性IGM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8.75±9.28)岁,就诊时发现肿块5d至3年,肿块生长速度快慢不一.发病期间4例轻度疼痛,1例红肿.全部病例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2015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MDC1A型患儿及其家系2代共4名成员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肌电图及头颅MRI,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通过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并通过一代测序法进行位点验证及家系验证。结果 两兄弟均于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因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查体: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消失,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头颅MRI提示脑白质异常信号,LAMA2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哥哥均为c.909+7A>G和c.2413C>T的复合杂合突变,c.909+7A>G为剪切变异,来源于父亲;c.2413C>T为无义变异,来源于母亲,两者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MDC1A患儿,其临床表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