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常累及双眼 ,并可反复发作 ,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我们自1 996年始采用全身和局部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情反复的葡萄膜炎 ,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30例病情反复 (每次发作能治愈 ,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复发 )的葡萄膜炎患者 ,其中男 1 3例 ,女 1 7例 ;年龄 55~6 9岁 ,平均 6 2岁 ;全葡萄膜炎 9例 ,后葡萄膜炎 2 1例 ;病情反复 1次的 5例 ,反复 2次的 8例 ,反复 3次以上的 1 7例。本次发作时眼部检查 :视力 0 .0 1~ 0 .1的 3例 …  相似文献   
2.
王铜亮  朱慧敏  李波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89-589,591
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先天性眼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患者提上睑肌肌力大小、前次手术的方式,并结合术中具体情况,选择提上睑肌缩短、额肌瓣悬吊、异体阔筋膜悬吊等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先天性上睑下垂24例31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后上睑形态、功能良好,2例上睑形态、功能改善。结论提上睑肌肌力大小是选择治疗复发性先天性眼睑下垂的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遵照卫生部关于继续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的指示,按照成都会议的部署,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组织、协调下,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及四川等12个省(区)的15个省(地)级地病所、疾控中心及大专院校组成的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协作组,在2002年继续对12个省(区)的22个县(市、旗)25个潜在型克山病监测点及点区所在县(市、旗)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全国病情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低硒、低蛋白质和低维生素E(VE)膳食对大鼠甲状腺组织及其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低硒低蛋白低VE组、低硒低蛋白常VE组、常硒常蛋白低VE组、常硒常蛋白常VE组.饲养至第26周处死,测定大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脏Ⅰ型5'-脱碘酶(ID Ⅰ)活性,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①硒+蛋白质和vE对大鼠全血GSH-Px和肝脏ID Ⅰ活性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0.003、0.871,P>0.05),但对血清MDA和ROS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13.057、6.706,P<0.05或<0.01).②硒+蛋白质和VE对血清T3、T4水平均有影响(F值分别为431.977、28.271、6.570、41.419,P<0.05).但均无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0.871、0.136,P>0.05).无论在低硒低蛋白还是常硒常蛋白条件下,常VE组T4水平[(79.095±12.199)、(64.392±6.261)μg/L]均高于低VE组[(61.068±6.648)、(44.176±7.0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70、6.045,P<0.01);在低VE条件下,常硒常蛋白组T3、T4水平[(0.718±0.079)、(44.176±7.090)μg/L]均低于低硒低蛋白组[(0.966±0.156)、(61.068±6.6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68、4.916,P<0.01);在常VE条件下,常硒常蛋白组Td水平[(64.392±6.261)μg/L]低于低硒低蛋白组[(79.095±12.1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1).③低硒低蛋白低VE膳食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而补充VE可减轻这种损伤:常硒常蛋白低VE膳食大鼠偶见滤泡腔内胶质稀疏.结论 长期低硒、低蛋白、低VE膳食可导致大鼠体内含硒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机体氧化代谢产物堆积,甲状腺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其激素代谢紊乱,而在低硒、低蛋白膳食中补充适量VE可部分降低这种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云南省地方性猝死早期发现的方法。方法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医学检查,调查25例死者的发病与死亡经过并确定死因;对高危人群106人及对照人群214人进行查体、心电图、X线检查,以确定各调查点的现患。结果共确诊死者及现患52人,其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检查结果均具有显著共性;运用症状监测方法,出现头晕、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心功不全症候群以及抽搐、晕厥等心脑综合征者应列为监测对象。结论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以症状监测为核心的综合监测方法可以在该病的早期发现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克山病监测》标准和“关于继续进行克山病监测及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05年地方病控制中心对黑龙江省历史克山病病区尚志市政新、富强村进行克山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B、SEC和SED的序列多态性及进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不同亚型的毒素表达差异及食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不同来源经典肠毒素SEA、SEB、SEC和SED阳性的菌株共90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其序列并测序。 并与GenBank下载的经典肠毒素亚型代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MEGA 7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SEA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突变位点,主要位于N端和C端;有3个亚型,SEA阳性菌株以SEA1亚型为主。 SEB氨基酸序列在两端的突变较中间活跃,存在18个突变位点;有11个亚型,SEB阳性菌株主要为SEB1和SEB2亚型。 SEC氨基酸序列突变位点有24个,分布在整个序列;共8个亚型,SEC阳性菌株以SEC3亚型为主。 SED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共7个亚型,SED阳性菌株以SED1为主。 本研究还发现2个新亚型,分别命名为SEB9和SEC5,均来自患者分离菌株。结论SEA和SED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SEB和SEC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较多。4种肠毒素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均分为2个分支。 本研究选取的菌株以SEA1、SEB1、SEB2、SEC3和SED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囊袋不完整术眼植入RESTOR人工晶体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5例(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及5例(5眼)外伤性白同障合并后囊破裂的患眼,在进行良好的前段玻切后囊袋及睫状沟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分别为0.61/0.53,0.75/0.61,0.72/0.65,0.5/0.70,1周时各有1例患者出现光晕和眩光,患者满意度1周、1个月分别为2.88、2.7分,3个月术眼脱镜率(远/近)为71.4%/85.7%。结论在处理恰当的前提下囊袋不完整患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目的掌握2004年全国克山病患病及发病趋势。方法根据《克山病监测》标准(W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普查,随访2003年在册的克山病病例,对克山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8个监测点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5%和0.7%,估计全国有491万 ̄600万克山病病例,其中慢型克山病患者65万 ̄117万。潜在型、慢型克山病发病率分别为1.8‰和0.1‰,估计新发潜在型13万~39万例,新检出慢型病例最高可达4.3万例。人均发硒0.365mg/kg。粮硒平均0.020mg/kg。结论克山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地方性公共卫生问题,工作重点应放在克山病监测、患者管理和硒预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