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并比较咪达唑仑经鼻吸收与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对于新生儿头颅磁共振检查时的镇静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间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7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滴鼻(0.3 mg/kg),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10 mg/kg)。应用改良Ramsay镇静评分表评估新生儿镇静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磁共振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给药后20 min时镇静评分最高,后逐渐降低,70 min时降至最低;对照组给药后10 min时镇静评分最低,后逐渐增高,40 min、50 min时达最高,再逐渐降低。两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给药后40 min前观察组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40~70 min两组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磁共振检查成功率(89%)高于对照组(69%,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咪达唑仑滴鼻用于新生儿头颅磁共振检查的镇静效果优于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且快速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王芳会 《吉林医学》2010,31(21):3582-35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做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接受常规普通护理;辨证施护组21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辨证施护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以33例APIP患者及其31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APIP中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最多(26例,79%)。从病因分析,以高脂血症性最多(14例,45%),胆源性13例(42%),其他类型4例(13%);从严重程度分析,以轻度最多(22例,67%),中度最少(5例,15%)。33例APIP患者中病死率为0。足月分娩的20例中终止妊娠的11例,早产10例中终止妊娠的9例,2例发生胎死宫内,1例于孕中期发生流产。31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例为双胎)中1例(3%)死亡,12例(39%)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例(26%)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症,6例(19%)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16%)发生感染性疾病,2例(6%)发生颅内出血。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和其他类型所致APIP 3组所娩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出生体重以及新生儿各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终止妊娠以高脂血症性APIP组最多(P < 0.05)。轻、中、重度3组以中度组娩出的早产儿最多(P < 0.05);所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中度组最低(P < 0.05);所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轻度组最低(P <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发生,并且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将"生成式课堂"应用于儿科学见习教学课的实践与观察,了解该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是否有助益.方法 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12级医学生的儿科学见习课上,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课堂病案讨论、老师讲解典型病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三种模式,而在2013级医学生见习课的教学中增加了生成式课堂的方法.学期末,请2013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见习中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生成式课堂能激发80.30%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59.85%的学生课前预习,提高了59.85%的学生观察与寻找问题的能力,提高了63.64%的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80.30%的学生能够加强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有43.94%的学生认为生成式课堂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有43.18%的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有37.88%的学生愿意接受生成式课堂的教学模式;2013级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2012级.结论 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及自学能力,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护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对本次住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86.7%)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显著性(χ2=6.82,P=0.03<0.05).结论:循证护理是科学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中医辨证施护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SGA)的高危因素及围产期并发症.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12月间的小于胎龄儿140例和适于胎龄儿140例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SGA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分析.结果 SGA发病率6.69%,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17>0.05).通过对22个单因素分析发现羊水量少、脐带异常、孕母妊娠高血压疾病、既往不良产史、父亲吸烟情况及母亲职业等6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23.781,P<0.001)、羊水量少(P=0.003)、脐带异常(P=0.019)和母亲职业(P=0.013)是SGA的独立危险因素.SGA组各种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GA组,在高胆红素血症(P=0.046)、胎粪排出延迟(P=0.0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0.010)、呼吸暂停(P=0.032)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量、脐带异常和母亲职业是SGA的高危因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粪排出延迟、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SGA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及维生素K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出生,且尚未预防性注射维生素K1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检测VK1水平,用ELISA法检测PIVKA-Ⅱ水平,并记录产妇病史及相关异常因素。结果 100例新生儿脐血VK1水平为(0.293±0.135) ng/ml, PIVKA-Ⅱ水平为(22.479±13.151)AU/ml,脐血VK1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01)。孕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以及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不同,其新生儿脐血VK1水平、PIVKA-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是新生儿脐血VK1,PIVKA-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的脐血VK1含量较低,PIVKA-Ⅱ水平高。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率较高,围生期母儿PIVKA-Ⅱ、VK监测很有必要。提高孕母孕期绿色蔬菜摄入和孕母孕期、新生儿期PIVKA-Ⅱ、VK1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钙水平与围生期因素的关系,以及与智能尿检系统所检测尿钙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2018年6~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6例轻症足月单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智能尿检系统检测的新生儿尿钙含量和同期血总钙、离子钙水平,以及母亲孕期钙剂及维生素D的补充情况。结果 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组(n=79)新生儿血总钙及离子钙水平均高于未补充维生素D组(n=17)(P < 0.05)。母亲孕期同时补钙及维生素D组(n=68)新生儿离子钙水平高于非同时补充组(n=28)(P=0.05)。母亲孕期补钙组(n=74)与未补钙组(n=22)比较,新生儿血总钙及离子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低体温组新生儿(n=5)血总钙水平低于正常体温新生儿(n=91)(P < 0.05)。母亲血总钙水平与新生儿血总钙和离子钙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81、0.703,P < 0.05)。智能尿检系统检测的新生儿尿钙水平与血离子钙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25)。结论 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可增加新生儿血总钙及离子钙水平,而单纯补充钙剂可能不能增加新生儿血总钙及离子钙水平。新生儿低体温可能会造成血钙降低。智能尿检系统检测的新生儿尿钙水平与血离子钙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有相通之处,阐述了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循证护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可以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和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护理对60例急性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2-42,4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卒中患者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早期康复组在按一般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早期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FMA、BI改善明显(P0.05),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B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