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4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3例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237例(51.2%),中残51例(11.0%),重残19例(4.1%),植物生存9例(1.9%),死亡147例(31.7%)。结论:专科治疗配合早期ICU监护,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GCS 3~8分STB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静脉系统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采用手术切除的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瘤周侧支静脉和受累矢状窦的经验.结果 手术切除上矢状窦前段1例,明胶海绵+耳脑胶修补破损窦壁5例,电灼侧壁23例.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随访34例,时间6个月~5年.无相关静脉损伤后并发症.结论 术前通过静脉血管造影明确瘤周侧支静脉及上矢状窦受累程度,有助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对静脉系统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孔双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按单孔单管额部引流组,单孔单管顶枕部引流组和单孔双管引流组,各选取30 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孔双管引流组中线恢复好于其它二组(P < 0.01),颅内积气和残留液体量三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情况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神经细胞,其中包括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干细胞在颅脑损伤的研究中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干细胞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神经干细胞在治疗脑外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胆囊结石患者救治中施以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胆囊结石患者118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58例,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其施以治疗;治疗组60例,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施以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征和预后情况.结果 评定疗效,发现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出血量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60例患者中有3例(5.00%)出现并发症,常规组58例中有17例(2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都可以充分切除患者胆囊组织,但腹腔镜手术在创伤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优势,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防止出现并发症,因此建议在胆囊结石患者救治中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颞下微骨窗入路的显露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并灌注好的尸头标本10例,在各个标本上模拟颞下微骨窗入路的切口,以颧弓为基线,做3.0cm×2.5 cm大小的骨窗,在显微镜下观察显露的范围和测量重要结构的距离. 结果 颞下微骨窗入路,可以显露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小脑幕游离缘、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P1 ~ P2段、三叉神经根水平以上的脑桥和中脑的腹外侧面、前、后床突以及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垂体柄上段. 结论 该入路可有效的保护颞浅动脉及面神经浅支,对颞肌的损伤小,可减少传统颞下入路在开颅过程中对头皮、颅骨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可较好的显露鞍上区、岩斜区、小脑幕切迹区以及脑干腹外侧区.  相似文献   
7.
王良伟  郑园  王新 《吉林医学》2013,34(2):209-210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探讨腹腔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68例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单纯开腹手术组和试验组即腹腔镜治疗组,均为34例,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82.4%),部分阻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17.6%),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照组(10例,占29.4%)明显高于试验组(3例,占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取石术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s)的影像学、病理和治疗分析,探讨HBs的诊断、形成原因和疗效. 方法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5例颅内HBs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小囊大结节型和完全实质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SE和CD34的表达.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死亡.出院后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其中1例复发(大囊小结节型)行伽玛刀治疗.HE染色显示纤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分隔脂质胞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类型肿瘤CD34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囊小结节型肿瘤NSE阳性细胞数最多,小囊大结节型其次,实质型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s无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是主要诊断方法.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手术全切除是降低复发的关键.HBs囊腔的形成与肿瘤间质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泌乳素(PRL)增高,FT3及FT4减少,MRI示垂体增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6个月后,垂体体积恢复正常,内分泌检查亦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具有影像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内分泌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首选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而不宜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春前期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一例青春前期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表现为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升高,FT3和FT4减少,MRI示垂体增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6个月后,垂体基本恢复正常大小,TSH、PRL、T3、T4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青春前期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的特征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为首选而不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