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脑组织氧分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限于人力、物力及财力 ,相当一部分家庭无法赴医院、康复机构等专业部门为患儿作专业、全程的治疗。对于这些家庭 ,开展家庭治疗是改善患儿病情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对89例脑瘫患儿采用家庭介入为主的治疗方法 ,连续6月观察其病情改善情况 ,以探讨超早期家庭介入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症状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本院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中 ,选择4~12月龄、家中有专人照看的89例患儿实施家庭介入治疗 ,无严重窒息史。根据患儿在家中受到的…  相似文献   
4.
我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36例,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 钠代谢紊乱,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20日~2003年1月30日,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69岁,平均年龄 37.4岁,中位年龄35岁。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25例,内分泌 障碍13例,头痛15例,合并颅神经障碍5例。 1.2 实验室检查 术后10d内每日2次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并记录每小时尿 量。10d后根据电解质情况每日1次或每2日1次进行电解质 检测,直至出院。低钠血症者每日检测尿钠及尿相对体积质量。 1.3 水钠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尾状核下束和扣带回前部)对喹吡罗(Quinpirole,QNP)处理大鼠中枢系统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强迫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手术组及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QNP建立强迫检查行为动物模型,应用立体定向进行大鼠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观察大鼠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能明显减弱QNP诱发的大鼠强迫检查行为,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模型手术组左侧前额皮质多巴胺含量比模型假手术组降低(P<0.05),右侧无显著变化(P>0.05)。皮质下结构隔核、纹状体和杏仁核多巴胺含量比对照组和模型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边缘叶脑切开术能降低左侧前额皮质多巴胺含量,增加皮质下结构多巴胺含量,改善QNP处理诱发的大鼠强迫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化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utroke unit,MSU)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1月—6月MSU出车接诊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其中MSU救治流程优化后静脉溶栓的18例患者为试验组,MSU运行初期、流程优化前实施静脉溶栓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护理效率及临床结局。结果 试验组的卒中专科护士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例数、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至呼叫120时间、呼叫120至MSU到达现场时间、静脉溶栓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例数、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及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继跃 《山东医药》2009,49(23):115-116
外科治疗方式主要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1术前准备 1.1超声颈动脉超声常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发现狭窄〉50%者需同时行另一种无创检查,如MRA或CTA,结果符合者可直接施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 (primarysyiringomyelia ,PSM )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变性疾病 ,是指除创伤、出血、梗塞、感染、肿瘤或蛛网膜病变等因素引起脊髓损伤所致的脊髓空洞以外的、病因不明确的脊髓空洞症。我院自 1994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手术治疗并随防PSM31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1例。年龄 9~ 6 2岁 ,平均 35 1岁。病程 3~2 5年 ,平均 7 6年。枕项部疼痛 8例 ,肢体瘫痪和 /或肢体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和 /或肌萎缩 2 5例 ,颅神经受累表现 2例 ,植物神经损害 3例。 31例均经MRI扫描…  相似文献   
9.
4967例儿童医学心理咨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目前儿童及其家长对医学心理咨询需求的重点及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 1992~ 2 0 0 1年 10年间就诊两次以上、有明确诊断、内容完整的门诊资料。结果 困扰儿童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是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睡眠障碍、脑性瘫痪、抽动障碍及口吃。希望通过心理调适 ,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意迅速增强。结论 重点解决困扰儿童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是搞好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突破口。重新构建儿科医师的知识结构 ,掌握心理学知识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被试服用哌甲酯与安慰剂后执行go/no-go任务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明5-羟色胺(5-HT)系统在哌甲酯调节动作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药物(哌甲酯,安慰剂)和任务(go组块,nogo组块)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8名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服用哌甲酯(20 mg)或安慰剂(维生素B6 20 mg)后,分别在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的同时执行组块设计的go/no-go任务.结果 哌甲酯可减少眶-前额皮质的激活程度,增加小脑、海马的激活.任务主效应主要体现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如运动区、丘脑、壳核等.同时,哌甲酯可增强中缝核在抑制任务时的反应,与之有相同激活模式的还有苍白球及左侧小脑.激活阈限均为P<0.01,未校正,连续体素>20个.结论 哌甲酯可能通过5-HT系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