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健食品中酸式结构洛伐他丁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发酵产物脱水干燥后生成的洛伐他丁和目前的标准品均是内酯式结构,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我国一直针对内酯结构洛伐他丁进行检测。近来某些洛伐他丁产品出现酸式和内酯结构共存,且酸式结构比例偏高,影响准确定量。本研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将样品中各种结构全部转化为酸式结构。该方法结果的重现性好,实现了对洛伐他丁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2.
甜菊糖苷是一种天然的非营养型高甜度甜味剂.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有关甜菊叶和食品中添加的甜菊糖苷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主要的化学分析法包括:重量法、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砷及砷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砷及砷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进展,尤其是分离、测定方法的进展情况,并对常见的近10种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进行了比较.为探索食品中砷及砷化合物的更有效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甲基汞和汞形态分析技术的进展,从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出发,以测定方法为主线,列举了光谱法、色谱法、联用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食品中甲基汞和汞形态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保健食品中钙分析质量控制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实验室的钙分析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方法:应用基于分析结果正态分布的z-值(z-score)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保健食品功能成分检测实验室的钙分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结果显示25个实验室中,有23个实验室的结果可以满足要求。结论:利用z-值质量控制评价方法直观、简便的特点,应用于分析质量控制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自动化核糖体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我国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LM)的遗传物质多态性特征,探索LM鉴定及溯源新方法. [方法]运用自动化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系统(RiboPrinter),用EcoRI酶,对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来源的67株LM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 [结果]67株菌均被鉴定为LM;并获得了13种RiboPrinter 核糖体基因条带型,除2种被系统判定为新条带型,另外11种分别与杜邦数据库中的DUP-1038、DUP-1039、DUP-1042、DUP-1044、DUP-1045、DUP-1052相似. [结论]RiboPrinter分型结果为建立我国LM分子分型数据库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但由于菌株的来源地及数量都有限,因此尚不能看出核糖体基因型是否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韩宏伟  王竹天  赵馨 《卫生研究》2003,32(4):398-400
组织了保健食品中钙分析质量控制 ,使用尤登双样图对全国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2 5个实验室中 ,有 2 3个实验室的测定结果为可接受的 ;有 2个实验室的结果为可疑的 ;只有 1个实验室的结果为不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口市海鱼铅的含量及评估居民膳食铅暴露量。方法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采集的海鱼样品进行铅含量检测,并结合膳食暴露评佑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海口市鱼铅含量的平均值为0.101mg/kg,无任何样品超标;各个年龄组的人群鱼铅膳食暴露量均低于PTDI。结论成人摄食海口海鱼是安全的,建议低龄组儿童限量摄食海产品,食用海口市出口的水产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完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方法通过调研国内以往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情况,并借鉴国际开展风险预警的成功经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结果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是通过危害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信息通报,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控制。高效、准确实施风险预警,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虽然中国有多个部门曾经建立起了风险预警系统,但在以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论总结国内以往建立的风险预警系统情况,并借鉴国际上开展风险预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强化食品是WHO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多数国家采取强制性强化和(或)自愿性强化的方式,并结合适宜的食品强化项目来提高人群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水平。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诸多研究已表明强化食品在提高各自人群的微量营养素摄入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尚缺乏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全面系统的总结。为了明确强化食品对人群重点微量营养素的贡献率,为强化原则的修订和强化量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本文就国内外强化食品的贡献率和改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