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的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起病在4.5 h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n=23)予0.6 mg/kg的阿替普酶、标准剂量组(n=23)予0.9 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28、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天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8、90天MR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同时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主因全身黄染1周,于2011年9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黄染,以手、足掌为重,伴有食欲减退,无发热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既往有胆石症、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肝炎病史及可疑药物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注射用纤溶酶是从蝮蛇毒中提纯出的单一成分蛋白水解酶制剂,具有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活性,从而起到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作用。脑梗死目前已成为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2~200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为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高压氧+药物治疗组),每组9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B组较A组疗效显著(P〈0.05)。B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不仅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有效降低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SMS)是一种罕见、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是以躯干、四肢、面颈部肌肉进行性肌肉强直、僵硬,伴发痛性肌肉痉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重征[1]。本病的发生率低,世界范围内公开对本病的报道不足200例,国内亦只有40余例。国外报道的发病年龄为7~73岁,其中>18岁的青壮年占86.7%,国内报道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缺血耐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虽然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严重缺血产生耐受,减轻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损伤。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TIA的持续时间、再灌注时间、发作频度和发作前后的体温等因素均可刺激细胞释放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兴奋性氨基酸和热休克蛋白等,诱导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得名,又称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在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者常见,而发生在脊髓表面血管者罕见[1],临床应加以特别关注。脑部SAH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50%~80%),其次是脑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即接受降压治疗,予以乌拉地尔、贝那普利、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注射液单用或联用,使血压在入院后24小时内降至收缩压为140mmHg.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NIHSS、MRS、Barthel指数评分无差异,治疗后28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可以缓解出血,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交通越来越发达,出入高原地区的人群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高龄化.本研究通过综合国内外高原环境医学知识,提出出入高原地区的保健,旨在对出入高原地区的人群健康提供指导,减少高原病的发生. 1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影响 1.1 低压环境在海平面,大气压为760 mm Hg(1kPa=7.5mm Hg),氧分压为159 mm Hg,海拔每升高100 m,氧分压就下降1.2 mm Hg[1].在海拔5500 m的高原,大气压和氧分压均较海平面下降50%,造成肺气体交换的氧分压降低,导致动脉血氧的饱和度(SaO2)降低,机体缺氧促发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交通越来越发达,出入高原地区的人群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高龄化。本研究通过综合国内外高原环境医学知识,提出出入高原地区的保健,旨在对出入高原地区的人群健康提供指导,减少高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