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00例NAFLD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糖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ALT、AST、γ-GT及TBIL均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TC、TG、FBG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MDA更低,SOD及GSH-...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阳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比较其间是否存在差距及探讨消毒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对本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样品进行采样和监测。结果市级医院与镇处卫生院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医院的总合格率为89.92%,镇处卫生院的总合格率为82.53%;止血带合格率最低为65.17%,其次是医护人员手为78.44%。结论镇处卫生院与市直医疗机构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对其加强院感控制的管理、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院感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肱骨近端骨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严重的肩袖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与骨折Neer分型和年龄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回顾性分析海口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不同年龄分层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不同性别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年龄、骨折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985)。126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49例(38.9%,49/126)术中确认存在肩袖损伤,其中41例在术前通过MRI得到确认。合并肩袖损伤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平均年龄为(76.9±9.8)岁,与不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人的平均年龄(53.4±8.3)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34)。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为49.3%(37/67)。 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病人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常常合并肩袖损伤,这对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纳入的124例继发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其中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肝功能、临床疗效、不同病毒基因型感染者病毒学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降低,观察组ALT及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但观察组TBil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非HCV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均高于HCVⅠ型感染者(P <0.0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明显更低(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血清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分析其与细菌感染程度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DFU患者11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但未发生足部溃疡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检测血清及组织TGF-β水平,对照组检测血清TGF-β水平。分析血清和组织TGF-β水平与DFU患者细菌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细菌感染程度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细菌感染程度的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TGF-β水平(52.34±18.45)ng/L低于对照组(87.02±20.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49,P<0.001)。血清和组织TGF-β水平与细菌感染程度均成负相关(r=-0.601、-0.572,P均<0.001)。DFU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及组织TGF-β水平为细菌感染程度的风险因素,当控制DFU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不变时,血清TGF-β水平每降低一个单位,细菌感染程度增加1级的风险增加3.417倍,组织TGF-β水平每降低一个单位,细菌感染程度增加1级的风...  相似文献   
6.
王溶   《中国医学工程》2012,(2):28-2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与81.0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曲美布汀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优于奥美拉唑和曲美布汀,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Meta分析国内外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特征、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为创伤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对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构建检索式,运用布尔逻辑检索,将不同关键字进行组合查询,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CI、OVID及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7年12月—2017年12月发表的文献,选择语言种类限制在中文和英文,按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综合各文献的统计指标比值比(OR),文献总结后的结果使用相对应的统计学指标进行描述.结果 最后纳入8篇中英文病例-随机对照文献,因创伤后继发IFI 772例.总感染部位772例次,其中呼吸道(36%)、泌尿道(26%)、消化道(21%)位居感染前三;念珠菌(52%)、酵母菌(37%)、隐球菌(17%)是造成创伤后侵袭性感染的主要菌种;IFI混合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2%)、大肠杆菌(27%)、铜绿假单胞菌(16%).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9%)、中性粒细胞升高(31%)、白细胞增多(35%)等.结论 呼吸道和泌尿道为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单部位;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以手术清创与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王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82-184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丽珠肠乐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曲美布汀、丽珠肠乐和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予以曲美布汀和丽珠肠乐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与85.9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布汀、丽珠肠乐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曲美布汀、丽珠肠乐组,不良反应小,对于曲美布汀、丽珠肠乐治疗效果欠佳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加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南省热带气候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论证海南省创面修复及治疗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959例流行病学特征资料,其诊断以病案科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为准,分析创面患者年龄、性别、致病原因、居住地、创面发生的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和治疗方式及转归等。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04例,女性355例,男女比例为1.7∶1;其中糖尿病足508例,压疮173例。中老年患者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所占比例高,糖尿病足是创面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次为压疮。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生常以下肢及骶尾部多见,约占68.6%和14.2%。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菌,约占培养阳性标本的53.8%;创面经手术治疗愈合率为94.1%,非手术治疗愈合率为84.5%。结论通过对海南省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海南省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微生物培养、致病因素、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等情况具有明显的热带地域特色,其次,政府等组织有必要加强海南省创面修复治疗中心的建设,为更多的慢性难愈性患者提供诊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梓醇(CAT)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以及大鼠骨关节炎(OA)关节退变的机制研究。 方法 为探讨CAT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特定的作用机制,随机选取12只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培养后的软骨细胞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IL-1β刺激组、IL-1β+CAT 10 μg/mL组、IL-1β+CAT 50 μg/mL组。动物实验中随机选取12只大鼠分为3组,Sham组、OA组及OA+CAT组,每组4只,OA组行右侧前交叉韧带横断和半月板切除术,实验组即OA+CAT组在切除完右侧前交叉韧带横断和半月板后,给予CAT[5 mg/(kg·d)]腹腔注射,随机方法均采用抽签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软骨细胞的代谢、凋亡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同时,应用番红-固绿染色和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评分(OARSI)系统,对实验性大鼠软骨退变程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 ①CAT可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②CAT在软骨细胞中抑制IL-1β介导的分解代谢酶的释放,同时抑制IL-1β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③CAT抑制IL-1β介导的NF-κB通路,同时减少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④CAT在大鼠OA模型中可部分逆转软骨的退化。 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CAT能抑制NF-κB通路,减轻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分解代谢水平,同时能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水平,所有的结果提示CAT具有治疗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