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福建省HTLV Ⅰ毒株的亚型 ,进一步明确基因型。 [方法 ]用PCR的方法扩增福建 5株样品的Env及LTR区基因 ,测序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株进行比较、分析 ,构建进化树。[结果 ] 5株样品与WHP、MT2比较 ,在已鉴定的B细胞表位区 ,不同的分离株相当保守 ,没有变异。[结论 ]来自福建的分离株与日本、台湾及汕头的代表株最接近 ,属于HTLV ⅠA亚型 (Cosmopolitan)的Transcontinental亚群。  相似文献   
2.
P1280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恶性疟原虫叶酸拮抗剂超级耐药性的独立起源//MichaelAlifrangis,Sidsel Nag,MetteL,等 超级耐药恶性疟原虫威胁着妊娠期磺胺多辛一乙胺嘧啶间歇预防性治疗疟疾的效果。它以恶性疟原虫二氢蝶呤合酶基因(Pfdhps)双重突变背景下的A581GPfdhps突变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Pfdhfr)三重突变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淋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常导致不良后果,如输卵管性不孕、宫外孕和慢性盆腔疼痛。此外,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均证明,淋球菌的感染可促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淋球菌分型有助于对淋病传播以及耐药菌株流行状况的了解,为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传统的分型方法如营养分型和血清分型曾用于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但由于这两种分型方法存在其内在缺陷,如费时、费力、分型能力有限等,这些缺点限制了这些分型方法的进一步运用。近年来,基于基因水平的分型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有着比传统方法更强的分型能力。文章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P356 海地进行O1群产毒霍乱弧菌水环境贮主的监测 到2010年10月距海地第一次有记录的霍乱流行已100多年。由于病例不断发生而提出了海地流行的霍乱弧菌是否已在环境中存在贮主的问题。2012年4月-2013年3月间,我们对Gressier和Leogane两镇附近的14个环境采样点进行监测。179份水样中3份(1.7%)分离出01群产毒性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从另外的3份样品中分离出非产毒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运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MA)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基因亚型分析。了解福建省HIV-1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细胞培养中HIV-1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IV-1膜蛋白基因(env)区的核酸片段,与标准亚型的对照质粒的PCR产物进行杂交,形成异源双链二聚体,根据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泳动率确定其亚型,并进一步对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树分析,结果 15份标本中,80.00%为E亚型,6.67%为B亚型,2份不能确定其亚型,比较异源双链泳动法和序列测定法的结果,显示两种分析方法对HIV-1病毒基因分型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亚型一致率为86.67%。结论 福建省流行的HIV-1毒株以E亚型为主,亚型分析5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用作对HIV流行毒株进行长期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克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携带荧光素酶基因(Luc+)的HIV假病毒感染系统。方法利用长片段PCR技术分别扩增福建省HIV分离株LWJ前后半长基因序列,以pCR-XL-TOPO为载体构建HIV感染性克隆pLWJ。将Luc+表达基因片段替换感染性克隆pLWJ中部分env区序列,从而构建出携带Luc+基因的报告基因病毒载体pLWJ-SV40-Luc+。将报告基因病毒载体和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Luc+基因的HIV假病毒。将HIV假病毒感染293T细胞,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Luc+相对荧光单位(RLU)。结果以HIV感染性克隆pLWJ为基础,构建出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VSV-G/HIV假病毒感染系统,其所产生的VSV-G/HIV假病毒仅有单轮感染活性,被感染细胞中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加入病毒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成功建立具有单轮感染活性的VSV-G/HIV假病毒检测系统,为开展HIV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福建省动物种群及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猪、犬、乳牛、山羊和啮齿动物(黄胸鼠及褐家鼠)等5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哺乳动物血清标本共1151份,收集普通人群血清标本2209份,暴露人群血清标本1722份,应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结果不同动物HEV感染率有差异(x2=406.25,P<0.01),其中猪的感染率为71.31%,散养家猪(70.00%-94.12%)HEV感染率高于大型专业养猪场(39.77%),不同生长期(≥4月龄)的猪其HEV感染率未见不同。普通人群HEV的阳性率为23.3%,暴露人群HEV阳性率为33.3%;暴露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暴露人群中与鸡密切接触者,HE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与猪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普通人群中,男、女性H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暴露人群中男性HEV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猪和暴露人群HEV的感染率较高;与猪、鸡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证明了HEV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9.
萧剑雄  王惠榕  张春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99-2300,2286
目的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梅毒、淋病病例报告现状和准确程度,为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下载被调查地区2010年1-6月所有梅毒与淋病病例的网络直报数据与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共核查梅毒病例1 158例,其中后天性梅毒1 067例,先天性梅毒425例;淋病病例425例,淋病病例报告准确性高于梅毒病例。淋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为84.71%,梅毒为54.89%。在各期/类梅毒病例报告中,I期、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准确率分别为63.37%、78.05%和54.55%,隐性梅毒仅52.27%,胎传梅毒的准确率最低仅有27.47%。结论福建省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的准确率偏低,影响了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疫情的管理,强化性病诊断的培训,提高性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P1620 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北美洲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株的不同特征和复杂的进化//Anastasia N. Vlasova,Douglas Marthaler,Qiuhong Wang,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