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方面的应用受到重视。笔者以经胸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 、LVPWT、 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0月采用爱维治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为住院病人,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颅脑CF证实后确诊为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脑梗死患者依病情程度分为:轻型(2~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1]。实验组功例,男24例,女16型,年龄58~82岁,平均71.2岁,基底节区单侧梗死17例,双侧多发性硬死15例,脑叶梗死8例(其中额预枕额叶大面积梗死4…  相似文献   
4.
5.
李金锋  王化云 《中外医疗》2010,29(26):83-8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较常见的急重病症,因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备受心血管内科医师的重视,及时、正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AMI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约有30%~40%的AMI患者症状不典型[1],并且差别较大.老年AMI患者以特殊的临床症状出现,年龄越大,此种倾向越明显,如不提高警惕,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导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眼内炎是眼外伤后导致视力下降、失明、眼球萎缩甚至眼球摘除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年来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逐步认识到血清高甘油三酯(TG)血症是早发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2,3,4]。为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院自1998年3月~1999年11月选用诺衡治疗高高TG血症37例,获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近1~2月内未服用降糖药、甾体类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降血脂药物,在饮食控制下间隔2周以上,2次测空腹(12h以上)血TG≥1.65mmol/L(150mg/dl),总胆固醇(TC)≥5.98mmol/L(230mg/dl)或正…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主因高血压20余年,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年而就诊,20余年中血压最高190/130 mmHg(1 mmHg=0.133kPa),曾应用复方降压片、罗布麻、心痛定等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稳,血压高时,头晕头痛。4年前出现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1~3 min缓解,诱因为劳累,应用速效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流行情况 ,本文将其临床特点及并发症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 1999年高血压联盟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1〕,选择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 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 12 5例作为分析对象。年龄 60~ 81岁 ,平均 69岁 ,其中 60~ 69岁 83例 ,70~ 79岁 3 8例 ,80岁以上 4例。男 82例 ,女 43例 ,男女之比 1 9∶1。既往高血压病史 3 0年以上者 18例 ,占 14 4% ;2 1~ 2 9年 3 1例 ,占 2 4 8% ;11~ 2 0年 3 3例 ,占 2 6 4% ;10年以下 2 0例 ,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