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后乳酸脱氧酶(LDH)及丙二醛(MDA)的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其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A/R组(缺氧2h,复氧1h);C、D、E组为GSH处理组,即首先加入GSH,分别使其终浓度为40、80、160mg.L-1,然后进行A/R,于复氧后测定各组培养液中LDH水平及细胞内MDA含量和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R组LDH、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A/R组比,D、E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GSH对乳鼠心肌细胞A/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D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T1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TlDM并DKA患儿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hPBG及HbAl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非强化组FBG、2hPBG、HbA1c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升高,但未达正常范围;INS用量无明显减少;③两组治疗开始FBG、2hPBG、HbAlc、C-P/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INS用量强化组显著高于非强化组: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约是后者的8.6倍),两者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χ^2=6.50,P〈0.05。站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B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对照研究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徐韬园1992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 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各组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粗分均值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各种躯体不适的反应)、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术后测试,男、女两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介入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早期治疗以及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可较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4.
男,8岁,生后8个月发现心脏杂音,2岁后开始出现活动耐力差及气促症状,平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体检:口唇紫绀,血压12.5/6kPa,胸前区可闻及广泛粗糙性连续杂音,4/6级,P_2明显亢强。可扪及震颤。周围血管征(+)。心电图示右房大,左室大并心肌劳累。胸片示肺充血,肺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动脉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2例报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50012)夏伟,王一彪王道舫聊城地区二院儿科例1:患儿男性,9岁,因头痛乏力9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血压21/17kPa,余无异常。血浆肾素3.2g/L,ECG为左室肥厚。X线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探讨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对C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27例CHD患儿,分为介入组和外科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同期住院的60名相匹配的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CHD各组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术后男、女两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介入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均低于外科组(P<0.05),介入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均低于外科组(P<0.05).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CHD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早期治疗以及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可较明显改善CHD惠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对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筛选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科住院的59例先心病患儿,在心导管检查术中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数及采血备测,依据血流动力学特征分为高肺血流非肺动脉高压组、高肺血流并肺动脉高压组、紫绀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20mmHg(1mmHg=0.133kPa)为肺动脉高压的标准.选6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的水平.结果 先心病惠儿股静脉中的血浆ADM水平较股动脉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肺血流并肺动脑高压组及紫绀组中的ADM明显增高,均P<0.01;股静脉血浆ADM与主动脉平均压,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肺血管阻力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ADM的变化同肺动脉阻力和缺氧有密切关系,推测ADM水平的升高可能有助于减轻肺动脉阻力和改善缺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A/R组,缺氧2h。复氧1h;C、D、E组为处理组,加入GSH分别使其终浓度为40、80、160mg/L后A/R。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荧光法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采用RT-PCR检测白介素-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白介素-1β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迅速增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B组比,D、E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GSH对A/R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短波和胸壁振动辅助治疗儿童哮喘对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EOS%)、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方法68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先后行超短波和胸壁振动辅助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测ECP,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诱导痰EOS%分类。 结果哮喘儿童诱导痰EOS%、血清ECP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0%)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数(PEF%)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CP、诱导痰EOS%均显著降低,FEV1.0%、PEF%显著升高(P<0.05或0.01)。 结论超短波和胸壁振动辅助治疗儿童哮喘具有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受阻、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科修补术与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病儿心理行为影响,并进一步评价不同年龄段病儿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国标准化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CHD病儿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进行心理行为测试,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病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分别对两治疗组中高、低年龄段病儿进行治疗前、后比较.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各组CHD病儿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男、女各组均表现有抑郁、体诉、社会退缩、违纪行为.治疗后1年测试,男、女两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外科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外科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术前高年龄组病儿心理行为总粗分均分别高于低年龄组(P<0.05),外科治疗后高年龄组心理行为总粗分高于低年龄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病儿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病儿的心理行为状况.与介入治疗相比,外科修补术后较长时间内应给予病儿更多的心理帮助,以利身心健康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