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及神经肽Y与血脂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免分析法测量瘦素 (LE)及神经肽Y(NPY)浓度 ,并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 (CH)、甘油三脂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体重指数 (BMI)、血CH、TG、NPY及LE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HDL浓度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LE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BMI、血CH、TG及NPY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血浆瘦素浓度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患机制之一 ,并通过神经肽Y的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血脂紊乱及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神经肽Y与瘦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6例健康对照者和原发性高血压1级42例、2级46例及3级28例患者的空腹血浆瘦素(LE)及神经肽Y(NPY)浓度.结果血浆LE及NPY浓度均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F分别为40.2和31.4,P均<0.001),在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NPY和LE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控制LE的影响后NPY仍与血压呈正相关(P均<0.05),而控制NPY的影响后LE与血压的相关性不再有显著性(P>0.05).NPY浓度与L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59,P<0.0001),同时控制性别、血压、血脂、BMI和HOMA-IR的影响后两者仍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患者NPY升高的主要原因,而NPY的升高一方面可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加重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广泛验证 ,它除了降低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以外 ,其降低甘油三酯 (TG)的作用也已被证明。为了解他汀类药物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降TG的作用 ,以及能否单一用药 ,作者用效果最强的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治疗 3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并与氯贝特的衍生物吉非罗齐进行比较 ,其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1年 4~ 8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 75例 ,男 5 2例 ,女 2 3例 ,年龄 38~ 75岁。用随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腹症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以68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腹腔镜一体化临床诊疗,比较未给予腹腔镜检查与给予腹腔镜检查各项急腹症疾病检出率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个体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未给予腹腔镜检查68例急腹症个体临床检出率为89.7%,给予腹腔镜检查后急腹症个体疾病临床检出率为100.0%,腹腔镜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手术个体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腹症个体患者给予腹腔镜一体化诊疗可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神经肽Y与瘦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 2 6例健康对照者和原发性高血压 1级 4 2例、2级 4 6例及 3级 2 8例患者的空腹血浆瘦素 (LE)及神经肽Y (NPY)浓度。结果 血浆LE及NPY浓度均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 (F分别为 4 0 2和31 4 ,P均 <0 0 0 1) ,在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NPY和LE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控制LE的影响后NPY仍与血压呈正相关 (P均 <0 0 5 ) ,而控制NPY的影响后LE与血压的相关性不再有显著性 (P >0 0 5 )。NPY浓度与L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5 9,P<0 0 0 0 1) ,同时控制性别、血压、血脂、BMI和HOMA IR的影响后两者仍呈显著正相关 (R =0 337,P <0 0 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 ,瘦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患者NPY升高的主要原因 ,而NPY的升高一方面可使血压升高 ,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加重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病史时程对梗死面积的影响及再灌注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381例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比较发病前心绞痛和既往心绞痛对肌酸激酶 (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峰值及Wagner心电图QRS记分值的影响 ,并观察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作用。 结果 ①分组 :381例患者中 ,仅有发病前心绞痛者 77例 (A组 ,占 2 0 .2 % ) ,仅有既往心绞痛者 130例 (B组 ,占 34.1% ) ,兼有发病前心绞痛和既往心绞痛者 73例(C组 ,占 19.2 % ) ,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者 10 1例 (D组 ,占 2 6 .5 % )。②CK、CK MB峰值及QRS记分值 :A组、B组和C组显著低于D组 (P均 <0 .0 5 ) ;③再灌注对CK、CK MB峰值及QRS记分值的影响 :各组内有再灌注 (+)亚组显著低于无再灌注 (- )亚组 (P均 <0 .0 0 1)。A(+)亚组和C(+)亚组显著低于D(+)亚组 (P均 <0 .0 5 ) ,而B(+)亚组和D(+)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B(- )亚组和C(- )亚组均显著低于D(- )亚组 (P均 <0 .0 5 ) ,而A(- )亚组和D(- )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结论 既往心绞痛可明显保护严重缺血的心肌 ,减少梗死面积 ,其作用不依赖于再灌注治疗 ,可能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而发病前心绞痛可能通过缺血预适应机制延长心肌对严重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DVT患者采用静脉介入治疗,48例DVT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结果静脉介入治疗组,消肿有效率、血管再通有效率,为:100%,100%;而药物保守治疗组分别为:75%,67%。介入组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静脉介入治疗DVT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减少了溶栓剂总量并发症,缩短了病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