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神经发育疗法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婴幼儿脑损伤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46例脑损伤患儿早期进行以神经发育治疗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进行临床评估、M法评估、GMFM评估.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05%、显效67.71%、好转25.34%、无效6.95%,治疗与开始治疗年龄有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损伤可提高疗效,重视与开展高危儿保健与监测是降低儿童残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危儿筛查在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高危儿脑损伤筛查法”对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高危儿筛查异常儿和90例正常儿进行脑损伤临床诊断,考察高危儿筛查的诊断符合率;对30例高危儿用双盲法考察其一致性。结果 高危儿筛查724例,异常50例,筛查异常率6.91%;50例筛查异常儿经临床诊断为脑损伤45例,筛查与诊断符合率90,0%;90例筛查正常儿中,临床诊断脑损伤1例(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高危儿筛查灵敏度97.83%,特异度94.68%;对30例高危儿作双盲法一致性检查,一致性为90.0%。结论 高危儿脑损伤筛查法可用于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脑损伤患儿,具有可靠性高、费时少、技术操作简单、检查器材易得的优点。适用于儿童保健和儿科门诊应用,是一种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适宜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神经发育疗法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方法对婴幼儿脑损伤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46例脑损伤患儿早期进行以神经发育治疗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进行临床评估、M法评估、GMFM评估。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05%、显效67.71%、好转25.34%、无效6.95%,治疗与开始治疗年龄有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脑损伤可提高疗效,重视与开展高危儿保健与监测是降低儿童残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评估预后,探索更完善的治疗、随访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以来在本院筛查并确诊的CH患儿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3年停药后,并继续随访1年以上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停药后的甲状腺功能将他们分为三组:永久性CH组、高TSH血症组、恢复正常组,同时分析三组患儿近3岁时的智能、身高和初始FT4值、甲状腺组织。结果三组患儿的智能、身高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始FT4值在三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P=0.032),甲状腺组织异常在三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3,P=0.000)。结论初始FT4值和甲状腺组织是否异常对CH患儿的转归有影响,加强对停药后高TSH血症者的随访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儿气质对婴儿睡眠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婴儿睡眠质量.方法 对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婴儿中,随机选取月龄在6~12个月之间,且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发育异常的婴儿进行睡眠评估,符合婴儿睡眠问题诊断标准1项者即纳入睡眠问题组,共有102名婴儿,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查体无睡眠问题、身体健康婴儿共105名.婴儿气质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婴儿睡眠问卷调查表由母亲填写完成.结果 ①在睡眠问题组的102名婴儿中,频繁夜醒的婴儿数最多为83人次,入睡困难39人次,睡眠节律紊乱25人次;②婴儿气质类型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537,P<0.01);③有睡眠问题的婴儿其气质维度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和情绪本质上较无睡眠问题的婴儿得分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①困难型气质的婴儿易出现睡眠问题;②父母应针对婴儿气质特点,改善自身育儿行为,营造和谐的睡眠环境,以提高婴儿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气质、家庭环境与智力发展的相关性,为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气质问卷评定婴儿气质,以Gessell智能发育诊断量表评价婴儿智力,以自编的家庭问卷评价家庭环境.结果 各气质类型儿童的智能发育无显著差异.但气质维度得分高低与智能发育有显著差异:情绪较积极的大运动得分较高为:96.05±8.55,反之为:91.59±9.21(P<0.05),活动水平高的精细动作和适应性得分较高:分别为94.96±8.49、97.87±7.87,反之为:88.48±9.78、92.12±10.64(P<0.01);注意力易集中的精细动作得分较高(96.56±6.42),反之为:91.91±8.81(P<0.05);感觉阈值低的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力得分较高:分别为100.65±6.62、99.18±6.48,反之为:96.60±7.54、94.78±6.01(P<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展的影响可较早地得到体现.从气质维度上分析,气质对智能发育存在潜在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更多的是通过作用于家庭教养方式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促甲状腺素(TSH)血症患儿的治疗、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随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2014年两年在本院诊断为高TSH血症的新生儿,第一次复查甲状腺功能显示TSH≥15 mU/L者进行药物治疗,TSH(6.27~15 mU/L)者不服药为随访组,以10为切值将随访组分成两组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高TSH血症患儿的智能、身长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自然转归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组中约80%高TSH血症患儿甲状腺功能在半岁以内可恢复正常。结论 1)TSH<15 mU/L的高TSH血症患儿其甲状腺功能约84.9%可自行正常恢复。2)对于10 mU/L ≤TSH<15 mU/L高TSH血症患儿选择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婴儿睡眠问题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行为、母亲心理健康状态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婴儿睡眠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6~12月婴儿进行睡眠评估,抽取存在睡眠问题的102名婴儿为睡眠问题组,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查体无睡眠问题、身体健康婴儿共105名。其母亲均填写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婴儿睡眠问卷调查表。【结果】①在睡眠问题组中,母乳喂养婴儿数和婴儿夜间进食次数均较睡眠正常组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01)。母乳喂养婴儿夜间喂哺次数平均为(3.54±1.29)次,人工喂养的婴儿夜间喂哺次数平均为(2.33±1.03)次,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SCL-90评定结果显示有睡眠问题婴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等方面得分较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母乳喂养婴儿较人工喂养婴儿夜间进食次数多,易出现睡眠问题,但母乳喂养仍是婴儿首选的喂养方式,只是需要改善父母相关的喂养行为;②母亲精神状态通过影响其育儿行为,可对婴儿睡...  相似文献   
9.
高危儿监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高危儿监测的方法和管理,以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达到降低儿童残障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方法]高危儿监测要解决监测方法和组织管理两个关键.通过高危儿家庭监测、高危儿筛查等方法,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发育临界儿,进行脑损伤的进一步诊断.家庭监测采用“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医疗保健门诊采用“高危儿筛查”5项检查.在各市县内依托原有的妇幼保健组织,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监测网,进行高危儿监测.[结果]在全省42个单位开展了高危儿监测工作.结果发现:发育临界儿297例中,由家长发现而就诊者46例,占15.5%,由门诊筛查发现者233例,占78.5%,由于明显异常表现而转诊或就诊者18例,占6.0%.首发地点为市县医院212例(71.5%),区乡医院39例(13.0%),家庭46例(15.5%).近期疗效:显效149例,占50.2%,好转141例,占47.5%,无效7例,占2.3%,总有效率97.7%.[结论]高危儿监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可以实施的.通过技术培训,在各地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监测网,早期发现发育临界儿和进行早期医学干预,是降低婴儿脑损伤患病率、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排除年龄、孕周、产次、巨大儿等因素影响后,GDM初产妇阴道分娩时软产道损伤情况和分娩结局。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某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诊断为GDM的初产妇为病例组,按年龄段进行1:1配对,选择同期阴道分娩的非GDM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阴道损伤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9人,病例组人群孕前BMI指数较高(21.41±2.94 v.s. 20.43±1.91, c2= 3.08, P =0.002),孕期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11.37±4.26 v.s. 16.63±15.90, t=0.001 ),但两组人群其余一般资料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人群均未发生新生儿窒息。病例组产妇阴道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2=8.23,P=0.02)。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GDM孕妇,阴道分娩是安全的,但在排除年龄、孕周、产次、巨大儿等因素影响后,GDM产妇阴道损伤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