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临床资料一、对象:1981~1987年,我院共描记1131例心电向量图,其中男835例,女296例。年龄3~82岁,40~69岁者818例,占72.33%。二、方法:1131例中前881例采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出产的XX—2型心电向量图机检查,后250例采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出产的T—J—Ⅱ型心电向量图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直接描图。检查前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及作有关的其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住院病人中成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及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对1997年2月至199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炎等病人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M,并分析其中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检测1858例病人,阳性228例,阳性率为12.27%,均诊断戊型肝炎(HE)病人.重叠感染者较多见.HE病人中,青壮年占77.36%.HE病人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下降.单纯HE预后较好,肝功能复常时间较短;年龄大者肝功能复常时间较长,老年人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认为临床住院病人中HEV感染者并不少见,年龄大和重叠感染是导致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双下肢水肿7d就诊.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已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史,长期服用地高辛(0.125mg,1次 / d)、卡托普利(12.5mg, 3次 / d)、氢氯噻嗪(12.5mg,1次 / d)等治疗.外院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全心增大,轻-中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BP 145 / 90mmHg.急诊生化检查:甘油三酯 4.73mmol / l, 总胆固醇 8.37mmol / l ,低密度脂蛋白 4.48 mmol / l ,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急诊心电图(图1)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等的f波,心室率约80次 / min,为心房颤动.QRS形态宽大畸形,QRS电轴-72°,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型,R-R间期长短交替,长者0.88s,短者0.60s,周而复始,其基本节律周期为(0.88+0.60) / 3=0.49s,心室率约122次 / min.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非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伴3∶2文氏型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分层传导阻滞.考虑为洋地黄中毒,遂停洋地黄治疗.9d后复查心电图(图2)示心房颤动,心室率约60次 / min,QRS形态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型,R-R间期基本匀齐,长Ⅱ10s仅见一次0.89s的短R-R间期,其余R-R间期均为1.02s(约59次 / min).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面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办了心电学辅修专业,学生用1学年的课余时间学完4门心电学课程,心电图与心向量图学是其主课。立体心向量环能解释心电图产生原理及一些心电现象,是学习心电图的基础。但心向量图的教学以往只能基于额面、侧面及水平面3个平面向量环,因而比较抽象,历届学生均感觉这一课程难学难记。  相似文献   
5.
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常伴有单发宽QRS波群(QRS时间≥0.12s)出现,这种宽QRS波群可以是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也可以是室性期前收缩,它包含了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的两种心律失常,正确鉴别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及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显得十分重要。2008年Vereckei等[1]仅根据aVR的图形特点提出新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流程,经临床应用aVR导联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且简单易行[2-3]。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9岁,农民。以进行性面黄、乏力、齿龈出血,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于1985年1月24日右鼻出血不止,血红蛋白24%,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9岁,颈增粗、心慌、多汗、急躁4个月.四肢软瘫7小时,于1984年8月18日入院。曾作甲状腺吸~(131)I率,2、4、24小时分别为54.9、64.3、57.0%,血清T_310ng/ml,T_423ug/dl.用他巴唑、心得安等治疗,效果不佳。体检:T36.7,P60,R20,BP130/50mmHg.皮肤潮湿多汗.两眼裂增大.甲状腺Ⅱ°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Ⅱ°,肌张力低,感觉正常。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均阴性。化验:血钾1.7mEq/L、钠122mEq/L、氯107mEq/L。发病时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低血钾。入院后给予氯化钾3g静滴,同时口服氯化钾、他巴唑、心得安、维生素B_1等。静滴1g钾盐后即能翻身,双上肢肌力Ⅳ°,双下肢肌力Ⅲ°。滴完3g钾盐后即能下床活动。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速,而房室传导阻滞已纠正.住院1天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1岁,反复胸闷8年余,加剧4天入院。高血压及糖尿病史10余年,无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入院查体:T:36.7℃,P:90bpm,R:18bpm,BP:160/90mmHg。稍烦燥,半卧位气促,颈静脉充盈。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柔和收缩期杂音,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9.
1995年我校创办了心电学专科专业,开创了心电学人才的学历教育,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专业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2003年,为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开办心电学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该辅修专业学生在浙江省、市级医院供不应求.本文就该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及其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3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突然发生脑栓塞及中枢性高热而死亡。心电图为临终时的顺序记录 ,记录时间共 46min ,均为同一监护导联 (模拟Ⅱ导联 )。可见P波消失 ,R R间期绝对不整 ,平均室率约 1 70次 min ,QRS波时间 0 .1 0s,T波倒置 ,为快速型心房颤动。该图记录后不久 ,患者呼吸、心跳均停止 ,进入临床死亡期。图a出现F波 ,F F间距不甚规则 ,其频率约 2 5 0次 min ,R R间期相等 ,频率 2 8次 min ,QRS波呈QRS型即“W”型 ,时间 0 .40s,为不纯型心房扑动 ,Ⅲ度房室阻滞及室性逸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图b1 - 2为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