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的分布,并与早发型VAP作一比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1月103例VAP患者,按照发生VAP的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比较两者在临床特征、病原学及预后的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早发型VAP组79例患者痰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为73.4%,分离出病原菌7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16.4%、15.1%、15.1%、13.7%;迟发型VAP组24例患者痰培养阳性20例,阳性率为83.3%,分离出病原菌33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1.2%、18.2%、18.2%、12.1%;两组患者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5d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SⅡ评分高及发生ARDS的患者发生迟发型VAP的概率更高,鉴于迟发型VAP患者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临床可能更需要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利伟  孙来芳  郭蕾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210-1212
目的:观察并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扩容、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从入ICU后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鸟司他丁1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8h1次,连续用药7d;检测两组第1、4、7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6(IL-1、IL-6)的浓度,并观察比较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的第4、7天所测血TNF-α、IL-1和IL-6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UTBI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ICU的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UTI对感染性休克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组织器官损伤,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2岁.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病史.因"上腹痛3 d"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予手术处理,并予腹腔置管引流、留置导尿管和中心静脉置管,入院后先后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因痰培养、静脉血培养和腹腔引流液培养均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遂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在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其引流液培养出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药敏结果如表1,遂加用替考拉宁抗感染2周,多次腹腔引流液培养未分离出该菌.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入院后到培养出粪肠球菌一直未使用包括利奈唑胺在内的抗球菌药物.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后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己酮可可碱(PTX)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1例收入ICU内的ARDS患者分为PTX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值呼吸频率、PaCO2(mmHg)、PaO2/FiO2、年龄及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2)PTX治疗可显著减少ARDS患者血清中MMP-9的表达(P<0.05),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情况,改善APACHE Ⅱ评分(P<0.001).结论:PTX抑制ARDS的MMP-9表达和改善呼吸情况,对ARDS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ICU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与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ICU分离的18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培养标本中总分离率从7.6%升至9.4%;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0.3%~31.4%、55.6%~25%及42.9%~32.5%,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1.2%和>61.4%,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6.2%;鲍氏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泌尿生殖道、手术创口检出率分别是85.7%、4.9%和3.8%;鲍氏不动杆菌在2012年检出泛耐药株达42.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ICU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头孢哌酮/舒巴坦、四环素类及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1例收入ICU内的ARDS病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每天2次静脉注射,其余治疗方案两组均相同,然后对两组病人血CRP和MMP-2水平、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APACHEII评分进行测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各项值呼吸频率(次/分)、PaCO2(mmHg)、PaO2/FiO2、APACHEII评分、年龄及CRP、MMP-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乌司他丁治疗可显著减少ARDS病人血CRP、MMP-2的表达(P〈0.01),显著改善ARDS病人的呼吸情况,改善APACHEII评分(P〈0.001)。结论乌司他丁抑制ARDS的CRP、MMPs表达和改善呼吸情况,对ARDS病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Intermedin/Adrenomedullin-2(IMD/ADM2)水平变化,探讨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PIH组);适龄未孕妇女20例(NG组)及正常妊娠妇女20例(PG组)分别采其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IMD/ADM2水平。结果 (1)血浆IMD/ADM2水平PIH组、NG组、PG组分别为37.6±11.5、64.7±10.4、58.3±10.6pg/ml;PIH组与NG组及PG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G组与P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PIH血浆IMD/ADM2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0.78,P<0.01);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 IMD/ADM2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浓度的变化,提示其可能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生理、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15例健康人和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6水平显著增高(P<0.05),上述指标变化可能在胰腺炎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血presepsin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78例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痰培养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2例)、真菌感染组(15例)及非典型肺炎组(11例),选同期21例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例为对照组。分析四组患者血presepsin水平差异,及细菌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与presepsin水平的关系。同时将细菌感染组患者进一步分成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presepsin水平,并应用COX多因素分析肺部细菌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及非典型肺炎组患者血presepsin水平分别为[300.0(174.0,419.5)]、[1 299.5(1 071.7,1 697.0)]、[993.0(720.0,1 198.0)]及[377.0(256.0,451.0)]ng/L。4组间presepsin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83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及真菌感染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典型病原菌组,且细菌感染组presepsin水平更高(P均<0.05)。细菌感染组患者中,重症肺炎者presepsin水平高于一般感染者[1 472.5(1 181.2,1 889.2)ng/L vs.1 250.5(943.8,1 389.0)ng/L,U=-2.241,P=0.025],血培养阳性者高于阴性者[1 878.0(1 685.0,2 568.0)ng/L vs.1 213.0(988.5,1 396.0)ng/L,U=-3.371,P=0.001],且死亡患者的presepsin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2 107.0(1 923.0,2 856.0)]ng/L vs.1 256.0(1 037.0,1 448.0)ng/L,U=-3.901,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esepsin水平是影响肺部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肺部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血prresepsin水平表达均增加,且细菌感染者显著升高,是影响肺部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