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描记技术分析评价不同负荷上肢提举运动对肩部骨骼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一次最大阻力(1 repetition maximum,1RM)作为负荷设定标准,10名男性志愿者分别完成10%-1RM、50%-1RM和90%-1RM 3组规定负荷强度的上肢屈曲动作,直至达到力竭状态结束;在动作过程中,应用sEMG采集记录优势侧肢体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三角肌和前锯肌等骨骼肌电活动信号,应用平均振幅( mean amplitude,MA)指标,评价骨骼肌疲劳状态的变化.结果 10%-1RM、50%-1RM和90%-1RM 3组负荷强度下,Borg分值分别为15.6、15.9和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2,P=0.835);肩部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三角肌和前锯肌的MA均升高,表现出疲劳状态;其中10%-1RM低负荷强度致肩部上斜方肌和前三角肌MA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它们的MA升高幅度分别为0.898和0.736.肩部各骨骼肌的肌电平均振幅贡献率在力竭运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长时间的低负荷运动更易引起肩部上斜方肌和前三角肌疲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