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徐芳  滕海荣  王月霞  何艳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76-147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提高放疗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166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全部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00%,将0~1级归为对照组,共33例,2~4级归为病例组,共13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中超重者、吸烟史、饮酒史、化疗史、口腔pH值≤7.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口腔卫生状况较好者、应用抗生素及口腔黏膜保护剂者比例高于病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6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OR=2.147,P=0.044)、化疗史(OR=5.220,P=0.000)、口腔卫生状况较差(OR=2.477,P=0.023)、口腔pH值≤7.0(OR=2.300,P=0.013),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OR=0.372,P=0.013)及应用口腔黏膜保护剂(OR=0.341,P=0.012)。 结论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化疗、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口腔pH值≤7.0,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和口腔黏膜保护剂。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对于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月霞  徐芳  滕海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75-1377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感染的发生。 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62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采用单因素χ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有2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9.54%;共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59.48%,革兰阳性菌38株占32.76%,真菌9株占7.76%;单因素χ2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手术方式、病变分型、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为Ⅲ和Ⅳ期(OR=1.783,0.95%CI:1.135~2.802),手术时间≥6 h(OR=12.611,0.95%CI:1.085~6.282)是导致喉癌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主要与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积极预防术后感染,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并及时对患者术后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明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